古灵这段时间沉浸在求知的快乐中,没课的时候便去泡图书馆,先是大致翻一翻目录,感兴趣的话题就读一读,过得特别充实,他不爱上网,或者说他根本不会上网,他从来不往网吧游戏厅走,对电视也没太多兴趣,只是每天六点看一看体育新闻。
那半年系里举办过多次辩论会,邀请各专业的学生参加,古灵观看了几场,觉得没意思了,因为辩论的问题根本没必要去辩论。例如:现代大学生考研重于就业还是就业优于考研?废话,愿意考研考研,愿意就业就业,反正跟别人也无关,辩论个什么。或者,在新时代比尔盖茨精神与雷锋精神哪个更重要?其实都很重要,在生活领域,雷锋精神更重要,在经济科技领域,比尔盖茨精神更重要。再如,人Xing究竟本善还是人Xing本恶?废话,人Xing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争来争去有个什么意思?还有,中国文化究竟是要坚持更多的“引进来”还是更多的“走出去”?废话,该引进来的引进来,该走出去的要让它走出去。只有一个辩题让古灵认为还有点意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论题终于可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了,现在是要区别主流和支流。那也是哲学系学生唯一输掉的一场辩论赛,输给了经济学院,评委是法律系的老师们。
哲学系的学生们运气不大好,他们的辩点是弊大于利,这本身就与大政策相背,其实是输在抽签上,当然,历史与现实没有假设,究竟利弊谁更大那要等入了世再说。最后的冠军组成员还要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宿舍里的辩论赛却基本上天天在上演,三天一小辩,五天一大辩,扯淡天天上演。他们辩论的话题往往是扯出来的,事先没有规定,一般都是扯着扯着就开始争论,争到面红耳赤的时候任亚杰来个准确报时,然后大家睡觉。
大一上半年,他们辩论的主题几乎全与男人女人婚恋的问题有关,吕任波挑起的绝大数话头,当然辩论还是有点儿理论深度的,毕竟也都勉强算是高材生,还是有点专业水准的。
例如,还是关于选择的问题,女人到底要什么,男人到底要什么,女人择偶中越来越重的拜金倾向与男人最重相貌身材到底理不理Xing,值不值得效仿提倡?
八个人分成两组,并不是预先分好,也不是按专业来划分,而是由于城乡两派的观点自然大相径庭,来自城市的古灵、任亚杰和李宇琨与吕任波几乎一致认为女人的拜金可能会丧失真正的幸福,男人呢,恋爱要看相貌,结婚就得更看重品质与智商,模样好不能当饭吃,更担心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