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精神劲很足。
晚饭他们都在厂里吃,焦志国的妻子平时负责做饭,并且管财务。这是个比较大大咧咧的农村妇女,做饭手艺着实让人不敢恭维,炒菜咸的能打死卖盐的。
饭桌上没酒没肉,只是些自家菜地种出来的新鲜蔬菜,这最合古灵胃口。饭桌上,焦志国大谈生态气化炉的市场前途。“目前国内农村及山区一年做饭取暖需消耗煤炭几亿吨,而大量的秸秆却白白浪费,东北森林有的地方光地面积累的落下来的树枝就有一尺厚,既浪费又是火灾隐患,这种炉子日后大有推广范围。”
古灵问:“我听说农村不是早就实行秸秆还田了吗?
焦志国用筷子点点桌子,“秸秆还田实际上是为了防止焚烧污染环境而不得已推行的下策,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讲,秸秆还田其实是不利于小麦的生长的。一方面,玉米秸秆中藏有虫卵,埋到地下以后就基本上可以安全过冬,来年春天就要多喷一倍以上的农药;再一方面,玉米秸秆的腐烂周期比较长,里面的穰照样可以吸收养料与水分,对冬小麦的初期发育并不利。所以有的农户将玉米秸秆拉沟里堆着,以前有养牛场时还能卖给养牛场。不过现在养牛场都没牛了,造纸厂用的秸秆也十分有限,你让农民怎么办,拉家里堆着烧火也不安全,一般引火也用不了太多,直接烧的话热效能太低,也不环保。在封闭中燃烧木柴产生的甲烷气体再引燃,一小时只耗十斤左右的材质,二十斤足够一天用的了,烧剩下的碳渣还能搓成煤球跟木炭一样燃烧,无烟无味,使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将来我们再研究炉内发电技术,争取让一台炉子能满足一家的用电所需,最大限度节省煤炭。
“炉子怎么发电?”古灵好奇不已。
“其实跟热电厂的媒发电原理一样,炉内密封燃烧时温度可高达上千度,完全可满足发电所需,我问过一些专家,他们表示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焦志国信心满满的样子仿佛要征服一切难题。
古灵是个理工盲,对机械一窍不通,不过想想那些日夜拉煤的货车司机还有那些在矿井里不见天日的煤矿工人们,他陡然觉得这个项目神圣起来,可以做为一份事业去追求,然而从现实经营的角度出发,目前还处于创业的初始阶段,一切都是那么艰难,资金、市场、人脉……他们一无所有。
“焦叔,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搞这项技术的?”
“05年那时候吧,那时候咱们这儿有好几个省级电视台播放气化炉广告,他们搞出来的那个很轻,都是一个不锈钢炉筒,一点火也能着,烧一壶水能开,但再烧的话,炉筒就变红了,而且用不了半个月,就打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