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蒸’,就是想要最大程度减轻水汽积留的问题。
小师小周他”
“嘿嘿,周小子是真牛啊!”
易知鱼接道:“他先是不束鸭掌,只把各种食材零散投进锅里,同时严格控制水汽密度,温度稍高一些,立刻就让蒸锅离开火眼,
而且一面利用蒸汽逼出鸭掌、火腿、春笋中的味道,令其渐熟,一面还要用这种‘震锅’的方式,让这些食物在锅内飞腾翻滚,大部分时间都不与那片玻璃接触,也就在最大限度上解决了水汽积留的问题
唉,可惜了怀良人这小子。
他能够想到用‘温蒸法’减少水汽积留,甚至想到用老鸭汤为底,就是希望即使成菜要被水汽影响,老鸭汤和鸭掌也不会冲突,可是却忘记了这样一来会导致鸭掌的味道太过浓郁,火腿和春笋就变得没了来由。
也只有周栋这样的天才,才会想到用手法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看似只用了纯净水为底,其实却是最大程度上保证蒸汽不会影响各种食材的味道,
至于这些食材应该是诸味相融,还是各据原·味,他这种改良的‘蒸法’都是极其有价值的。”
俩老头儿越说越激动,声音大到附近的评委都听得清清楚楚,有些本来就若有所思的,顿时豁然开朗,有的不怎么明白的,闻言皱眉苦思,却是越想越有道理。
蔡重九忽然一笑,望着董其深道:“董会长,周栋的这手蒸法,难道在你的眼中就只是‘改良’这样简单吗?”
“哦,蔡老以为呢?”
董其深没有反驳,听话听音儿,神秘的主评委这是要开吹‘小师弟’了?太好了,现在是谁能把‘小师弟’吹上天,他就拥护谁!
“这是创新!”
蔡重九重重地道:“甚至用创新来形容还远远不够,这是勤行开天辟地的壮举!
我华夏烹饪技法,很可能要因此前进一大步!”
台下传来两个公鸭嗓:“各位看清楚了吧?我家老师,那就是华夏勤行的里程碑!”
就连很多别国评委都跟着笑了起来,周大厨真没白收了这俩活宝学生,太能吹了,你还别说,要成为一代宗师,手下还就得有几个‘吹货’,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里程碑说得好啊,倒也不是完全吹嘘。”
蔡重九笑道:“看来楚都九州鼎食的‘周氏私房厅’,我以后可得常来常去了,
还有啊苏会长,你们苏省的这位年轻天才,恐怕继‘周面王’‘周酒神’之后,又要多出一个头衔了”
“多出一个头衔?”
董易二老相互交换了一个目光,心中隐约有些不安。
总该不会是‘周锅王’吧?这也太难听了!
“呵呵,你们两个虽然比我年轻些,却也算是勤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