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双方当面结清后,金掌柜小心翼翼地把手稿收起,然后对池非说:“小兄弟,你回去告诉你家主人,如果日后还有新作的话,请务必先拿到本店投稿。至于稿费方面好商量。”
“好的掌柜,回去后我一定把您的话禀报我家主人。如果没什么事的话,我先走了。”
“慢走,小兄弟。”
离开聚雅斋后,池非隔着衣服摸了一下放在胸口口袋里的银票和银子,心中充满了雀跃。
这种的感觉,比他当年兼职网络写手时,拿到的第一份稿费还兴奋。
因为这表示他写出来的东西的确是可以被这时代所认同的。
至于有多少人会认同,就要看出版之后的反应了。
其实池非原本不太想将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梁祝》直接卖断的,但在接触过其他几家书坊后,发现想走分成这条路很难。
一般作者,就算是中小神级别的作者,人家书坊也是直接将作品买断的,根本不会跟你谈什么分成。这已是行内的惯例。
除非你是非常有名的作者,换作现代的话来说,至少是大神级别的作者,才有资格有底气跟书坊谈分成。
不过算了,他只是希望《梁祝》这个故事可以面世而已。能卖到一百多两,已经是意外之喜,做人不能太贪心。
可惜这个时代还没有银行出现,不然他真想把钱存到银行里,这样才放心。
毕竟一百二十多两不是个小数目,如果按他现在每月3两银子的工钱来算,要不吃不喝存上三年多才存够。
平常人家每月有个十几两就基本可以让全家保持温饱了。
不过银行就不用想了,就算是在他那个世界里,能存钱取钱类似于银行的票号(亦称“票庄”)也是在清朝中后期才出现。
这个朝代不管是历史还是社会环境,都跟明朝很相似,基本不太可能出现票号。
******
把手稿交出去后,池非算是了了一件心事。
至于聚雅斋那边会怎么运作这本书,池非就不操心了。
商人重利,花大价钱买下的稿子肯定会尽可能地扩大价值,人家才是内行。
于是他像往常那样,该上工的上工,该教人的教人,该练功的练功,过得既充实又忙碌。
由于晚上不用写稿,他有更多的时候练拳。
还好他的房间离邓全他们比较远,这才不会影响到他们。
经过三个多月的苦练,他的手臂和小腿肌肉逐渐变得厚实起来,打完木人桩后已经不会再出现又肿又痛的情况。就连身体素质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
他相信,只要像现在这样不间断地练到二十岁左右,就能恢复到他以前的水准。
在这种充实有序的作息下,他开始构思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