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看来这个问题,可以归结到太史公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为何当初汉朝的时候,可以一汉当五胡,而到了东汉的时候,一汉当三胡都成了一件丢人的事,结果到了大宋朝的时候,二十胡可挡两千宋军呢?
汉朝的时候,杀一披甲之士,就可以得到最低等的爵位公士,均田一顷,五十亩田,按后世的征收价格算,五十亩地少说的七十万。
不仅如此,一级爵位公士,还有年岁五十石,就是最低的收购价,一年也是一万r的补贴。
最主要的是这个爵位,是可以世袭。
所以,按五世而泽的原理来说,杀一个披甲之士的价格,最少就是一个移动的五百万。
每一个匈奴人都是五百万的买卖,你说军卒不拼死效力?
而且在赵桓看来,范仲淹、王安石在西北的西夏作战,节节胜利,证明了大宋不是文官不行。
狄青、岳飞、韩世忠、孟珙等人证明了,大宋的武将不是不行。
而多次击退完颜宗翰的太原城民,在三千捷胜军的带领下创造的奇迹,也证明了大宋百姓不是不行。
那是谁不行?
赵桓已经完全确认了,是皇帝不行。
幸好他来了,稍微给武人提高点待遇,大宋军队,就恢复了中原王朝军队的一贯士气。
那大宋的皇帝,到底是何等模样?
其实站在赵桓的立场,即使他已经当了将近八个月的皇帝了,但是他依旧不习惯当皇帝。
这个差事在他看来,并不是很好。
他天天批阅札子,为了国事劳心劳力。当这个皇帝,实在是累的不行。
如果赵家有人能做这个位置,而且做得和他差不多。
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
确保江山社稷稳固。
确保不会被金人再打到家门口。
他可以把这个皇帝真的让出去,也不是不行。
可是赵家无人啊。
当然,这么多确保,哪个的确都很难。
赵构是高宗,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
赵构的庙号不可谓不高端,可是赵构干的事是人事吗?
他在乱世中就任兵马大元帅,从而抓到兵权,在应龙府坐看汴京被围困,建立了他自己的最初班底。
来自帝国东北的残忍的外族侵略者,一路南下无一合之敌,夺取了他的帝国大半个国土。
他重用的亲信将领杜充、黄潜善、张俊等人,多为酒囊饭袋,贪腐一把好手,导致战争初期一触即溃,搜山检海与转进如风。
他委任的杜充,更是为了迟滞敌军主动扒开黄河大堤,造成赤地千里,直接淹死了数十万的民众,数千万百姓受灾。
他任命的杜充的在建康,追着完颜宗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