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你知道不知道这笔钱很多很多!
赵桓对于赵英这个憨货不多做理睬,钱多了,就只是数字了。
“上次计省报过来的账目,三万飞军预计月俸是五十五万贯,月粮十万石对吧。六万的话,就是月俸禄一百一十万贯,月粮二十万石粮。”
赵桓算了算,头晕目眩。
他手里的钱,九千万贯,看似能养很久,但是要知道,赵桓不仅仅是要养这一只飞军。
秦凤军、永定军和永兴军,还保持着着二十万的规模,在边地防守金人和西夏,国库虽然现在能够收支平衡。
这群军队现在不用自己操心。
但是稍有不慎,哪里出一点事,李纲就得问他赵桓要钱。
其实这九千万贯,看似很多,但是花起来的速度,还是太快了些。
得广开财路才行。
但是养六万飞军,从内帑出点钱粮,也是可以养得起。
赵桓忽然感觉到一股冷风吹进了宫殿之内,他猛地一哆嗦,这才九月份,怎么就有冷风了?
正是三伏天的天气,如果不是文德殿的冷气开放,赵桓觉得自己每天办公都不爽利。
本来文德殿通过精妙的设计,就不是很热,再加上冰鉴的冰,这文德殿的温度其实一直还可以。
但是这一阵冷风吹得赵桓一阵哆嗦。
这是怎么了?
【历史事件提醒: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以及格陵兰岛冰层氧18含量曲线图都显示,1127年春起到1279年秋,中州地区的气温产生了一次较大幅度的降温,普遍低于后世气温,低了大约2c,请注意。】
这系统怎么回事?给自己玩上了天气预报?
赵桓突然觉得自己的系统不是废物,倒是挺贴心的,自己就感觉到了一股寒风,他直接告诉了自己气温陡降,这事要提醒自己穿毛裤吗?
等一下……
气温降低2c?不是开玩笑吧!
气温陡降的结果就是农业生产,大规模减产,自然灾害增加,社会变得动荡不安!
而且还会导致降水量减少,农耕区域面积减少,农牧分界线南移。
卧槽!赵桓如坠冰窟。
天灾啊!而且是一个长期性质的天灾!
明朝怎么说没就没了?
明末的起义无数,和第四次小冰川时期的天气灾害,有很大的关系。
方腊怎么zaofan的?直接诱因是宣和二年的江南地震。
虽然赵桓看这个曲线图,完全不如明朝末年那么剧烈,温度也稍微高了一些,但是足够自己喝一壶的了。
自己还在想建什么飞军,结果老天爷给了他个大大的惊喜。
“飞军的名额增加,有多少算多少,尽数编入飞军。”
赵桓最后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