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点了点头,正襟危坐的说道:“百姓有恐慌的心态,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毕竟金人打到了大宋的家门口,而大宋并没有直捣黄龙,所以百姓们会认为大宋军卒的胜利是极为侥幸的。”
“他们离边境很远很远,他们并不清楚大宋的军卒儿郎,正在与金国持平的进行拉锯。他们会下意识的认为金人只是在休整,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
“李太宰,你认为大宋对上金国,是大宋胜多负少,还是金国胜多负少呢?”赵桓的话头突然转了个弯,问道。
李纲想了想回答道:“官家问臣,臣自然是认为大宋胜多负少,臣见过金人的军卒。也见过大宋的军卒,臣不认为金人就有必胜的局面。精锐的战斗力都差不多。”
赵桓摇了摇头,这是个屁股的问题,李纲要是回答金国胜多负少,那他这个太宰还要不要做了?
李纲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是他的政治才能是在是太过耀眼了,赵桓物尽其用,没让李纲接触过军事。
他对着几位大臣说道:“在局部的战役之中,是大宋胜多负少,但是在战略层面上,是金国优势。”
“大宋无马,缺少了长途奔袭的能力,而这个局面短时间内很难改观。我们缺少了足够的机动力,在战略上,到现在还在执行种少保的云中燕京防守战略。”
“如果我们大宋是优势的话,还需要依靠王禀牺牲自己部队,驻扎在别人的咽喉位置吗?”
这就是现在云中和燕京两路的局面,战略防守的局面,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不光是马,还有精兵。
事实上,现在十数万精兵驻扎在漫长的防线上,处于战略防守的大宋,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王禀舍生忘死,争取时间,为得就是让奉圣州的张家口军堡建成。
而这一系列的防守,正是大宋最为无奈的地方。
“朕这么说,你们是不是以为不光是朝臣百姓,甚至连朕这个皇帝,都没有自信面对金贼寇边?”赵桓看着大臣们面面相觑的样子,笑着说道。
李纲站起来说道:“事实上不管是汴京城的马厩还是云中路的马厩,都在快速的发展着,河间军卒的日常训练里就有马军训练。”
“大宋的马军正在恢复,各地军器监恢复生产,正在全力备战,这样的被动的局面,不需要几年就可以改变。”
“时间站在了我们这边。”
官家,我们要解决的是百姓自信力的问题,你越说这六部侍郎们都要转投议和了!
不能让官家再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了!
赵桓显然听懂了李纲话里的意思,点头说道:“事实上,大宋百姓,朝臣们的担心是正常的,甚至是符合事实的。”
“陈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