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海关军粮突然断了十几天,都是试探!
赵桓面色严肃的说道:“朕登基以来,得幸有种少保辅佐,有诸位将领披坚执锐,有我大宋军卒浴血奋战,方能吞狼驱虎,有今日之局面,朕此举,意图改变这种风气。”
趁着大胜,改变大宋最深的隐疾,就是赵桓想做的事。
但是此举势必要引起极大的朝堂震动,想要纠正这种风气,和一百六十年来形成的习惯,难上加难。
他需要支持,而大宋的政治局势里,他最大的助力就是军卒。
“那官家想做啥,谁敢放…放肆?!”韩世忠疑惑的说道,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了,官家的难处。
官家是皇帝,眼下借着金人南下之事,把全国的力量整合在了一起,但是这朝廷依旧不是铁板一块。
大宋的聪明人有的是,一百六十年来,多少在历史的长河留下了璀璨印记的世才,都想在这上面动脑筋。
从范仲淹,到王安石,再到章惇,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个顶个的强人。
他们不知道大宋的问题吗?
知道。
他们不想改变这个问题吗?
想。
但是到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并且每一次的纠正,都会引来巨大的反弹,导致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到现在俨然变成了政治正确。
岳飞看着凝重的官家,说道:“此事,怕是棘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眼下的局势还是不错的。”
对于国门之外的敌人,比如金人,岳飞丝毫不畏惧,那是异族,谁跳砍谁就是。
但是对于国门之内的敌人,他更喜欢的是交通,通过沟通来达成共识。
赵鼎就是一个例子。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赵鼎是一个中立议和的人,但是岳飞和他的关系非常好,目的就是不希望伐金收复失地的时候,后方有人掣肘。
也因为两人的私交甚好,绍兴十一年岳飞被害,赵鼎也被贬出了临安行在。
“眼下的局势是不错,但是我们总得未雨绸缪。”赵桓敲着案牍,看着两位将军,说道:“本来就是个打算,容朕再想想吧。你们先下去,继续伐金之事。”
“让朕好好琢磨琢磨。”
“末将告退。”岳飞拉住了还想说话的韩世忠,离开了行辕。
韩世忠莫名其妙的走出了行辕,看着岳飞不解的说道:“官家这是在为我们军卒谋福,我们为什么不能明明白白的支持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