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琮的札子,等同于骑在赵桓脖子上耀武扬威,但是赵桓依旧将此事留中不发。
不管是申斥、革职、带枷流放,还是同意郑望之的说辞,都代表着党争的开启。
李纲选择了接招,并且态度极为强硬,赵桓选择了闭门生娃,生更多的娃。
有了娃,就有了底气,再有人以当年金匮之盟说事,那就是谋逆大罪了。
“老虎,眯着眼的时候才最吓人。”赵桓笑着坐直了身子,表示局势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王禀已经归京,军权在握的赵桓,自然对汴京局势的掌控,真的是智珠在握。
“圣上英明,就是委屈官家了。”李纲诚服的说道。
当官家说出党争这两个字的时候,李纲已然完全幡然醒悟。
党争这两个字对李纲来说,对于大宋朝臣来说,已然有些陌生,虽然这两个字,在他们的世界里消失才四年有余。
官家登基这四年来,竭尽全力的避免着党争之事,差点就被自己这个太宰,亲手再次开启,这让李纲的内襟都湿透了。
舵手和船长终究职能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思考方式自然不同,赵桓自然没有责怪李纲的意思。
李纲走后,赵桓才长长了的松了一口气,笑着打开了札子,说道:“今天这个事,不要记。”
“是。”赵英乐呵呵的来到御史旁侧,将两页写好的起居注撕了下来,揣在了袖子里,待会儿他要去烧饭,这两页,自然要塞到火塘里烧火。
“你们先下去吧。赵英你等会儿去御膳房。”赵桓让两个御史离开,招着手,让赵英凑到跟前,问道:“赵都知,朕问你,你为什么要力保曹娴?”
赵英的脸色变了数次,最后才有点颓然的说道:“就知道瞒不住官家。”
赵桓满脸笑意的让赵英去生火做饭去了,自己敲打赵英的目的就达到了。
岳飞军报和呼延通的军报一起到汴京的时候,作为皇城司的大头目赵英,能没有收到黄彦节的书信?
大宋那么多察子,怎么可能放过李乾顺被任妃毒杀,梁炳焕增兵兴庆府之事?
那当时赵英那个惊讶的表情和语气,就纯属伪装。
而赵英之后讯问赵桓曹娴和曹家三口是死是活,其实就是在救曹娴、赵清露和赵仁孝罢了。
赵桓想明白这个之后,只能感慨,连赵英的演技都这么游刃有余,把自己都给诓了。
作为大宋皇宫里宫人的老祖宗,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