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懿不也是离死只差两年时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么,鲜活的正面教科书摆在面前。
就算贾充未必这么想,司马炎就不会怀疑贾充这么想?于是司马懿留下的这个魔咒一直困扰着自己的后人甚至此后历代君王,君臣也在猜忌中不断内耗着。
而司马氏如此行为,也让河内司马氏人丁兴旺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魏晋时期大族之间靠联姻巩固关系,一些后起之秀得以迅速崛起加入士族圈子,也是用的这种方式。
司马家在这方面优势很大,司马懿有7个兄弟,他自己又有9个儿子2个女儿,司马师虽然没有儿子,但有5个女儿,最夸张的是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13个女儿。
靠着强大的开枝散叶能力,司马家几乎和当时高门大姓通通结成了婚姻关系。
同时,家族里的男丁又成了司马祖孙三代夺权的好帮手,司马望、司马亮、司马伷、司马骏等人都曾经出镇一方,立下功劳。
然而这些皇族们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像那个哭喊着说自己是大魏忠臣的司马孚,他是司马炎的爷爷辈,灭曹爽、败诸葛恪、废曹芳都立了大功,别说司马孚,就连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也不是司马炎敢随便招惹的对象。
所以司马代魏立晋后,司马孚被封为四万户的安平王,还专门为他搬来了古时候的太宰一职。
此外,又由于司马师去世时是弟弟司马昭继的位,这导致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也整天想要接哥哥的班。
后人曾言,指责司马攸因司马炎而死,实际上司马炎对司马攸已经好得不得了了,司马攸去世前的待遇如下:齐王、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加侍中,假节,将本营千人,亲骑帐下司马大车如旧,增鼓吹一部,官骑满二十人,置骑司马五人。
可以说要权力有权力,要地位有地位,要面子有面子,只差不肯封他当继承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也不得不赋予诸王实权,一方面是借鉴曹魏的反面例子,另一方面是司马炎确实也没那个实力对自己庞大的家族下手。
假如司马炎要针对宗室发难,就威望和法理而言,能够站出来带头反抗的王爷不缺,有资格继承司马炎位置的王爷更是不缺。
如果说司马炎还能勉强镇得住场面,那司马炎死后继位的司马衷呢?
如此恶果,是司马氏立国不稳的种种缘由,司马家几代人为了将大族们的利益和自己绑在一起,进行了大肆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