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了一肚子火气的周元,就算是跑到了延安府,也找不到李逵。
直到此时,周元才明白,他的弟子有多能折腾,好好的大宋文官不做,跑去西夏。说李逵投敌,周元压根就不会相信。他刚祸祸了几万西夏大军,真要是脑子抽了,跑去西夏,最大的可能是去送死,而不是投敌。
西夏想要弄死李逵的人太多了。
可要说李逵有本事搞政变,周元也不信。
可问题是,他不信,但周围所有人都信了,种建中,这算是李逵的下属,对李逵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苏辙,他要不是不信,也不会跑去京城。
皇帝也信了,正因为信了,他才会让他来延安府看好李逵。前提是,等李逵从西夏回来之后。
章惇、李清臣这样的大臣也信了,正因为信了,才会源源不断地从中原调拨无数的物资和军队抵达鄜延路。仅仅禁军就不下于十万人,这架势,要说朝堂上下万众一心,也不为过。
就连隔壁的环庆路的最高官章楶也信了,不仅信了,还对朝廷说,西北局势一片大好。
龙州被宋军拿下。
洪州被宋军攻克。
这下子,环庆路和鄜延路在前线就能组织起来一道很跨两路的防线,连成了一片。要是将银州也拿下来,这等于是完成了大宋对西夏的压制。夺取了横山防线,西夏面对源源不断的宋军,只能退缩。这不是形势大好,还有什么是形势大好?
似乎所有人都热血沸腾的要建功立业,可周元心里哀鸿一片,心中一个劲的告诫自己:“难道天下只有自己才是清醒的吗?”
这话要是没有旁人佐证,或许他真敢想。
可问题是,章楶、范纯仁、甚至枢密院的安焘大佬都来了西北,还有朝堂上的章惇,苏辙,皇帝都认为如今的形势对大宋来说颇为有利。他们这些人,那个不比他聪明,那个不比他深谋远虑?
只不过,过程相对比较平和。大宋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两个战略要地。
而西夏也没有损失。
等到党项人收好了麦子,把战马养肥了从马场运送到前线,这场大战才算是刚刚开始。
打仗就是如此,往往一场战争,从筹备到开战,三五个月有可能,一两年也有可能。但问题是,大宋能打得赢西夏吗?
这是国战啊!
周元每每想到此处,就恨得牙痒痒,心说:“等臭小子回来,我非打死他!”
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