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则是ken最大的崇拜者,但也会在父亲做出妥协时露出不解和失望,又最终真正读懂男人的无奈。
能看出经历过二战的那一代美国人身上不服输的拼劲儿,他们才是让这个国家伟大起来的真正引擎。
不管是两位主角,还是福特老板,总会提到二战时的经历。那就是他们那一代人一生中经历过的最重要的一场大考,考过之后,他们就是顶天立地的男人,再没什么事能难得住他们。
美国是二战的最大赢家,而意大利却是二战战败国,还是最弱的那个战败国。剧情危机事件接连不断,反而稀释,真要再配上一个俗套欢庆胜利的结局……
这部片子才算废了!
通常电影喜欢把上述情节处理成主角需要克服的最后一个难关,俗套的结局是主角坚持自我,赢下比赛,最后大老板被他的气魄折服,掌声经久不息。
比这种俗套更糟糕的写法是,让主角屈从大老板的淫威,明明是受到剥削、受到压迫,还要露出受虐狂式的笑容,谢谢老板赏饭吃,歌颂大公司给他提供的集体主义的温暖。
妙就妙在让主角主动放水,失去本来志在必得的冠军奖杯,而公司领导们正忙着弹冠相庆,才懒得理他。
反而对手远远地向他致意,他也回以心照不宣的微笑。
直到这一刻,福特和法拉利,导演究竟尊谁贬谁,才算尘埃落定。
谁把车当成赚钱的工具?
谁才是真正爱车懂车的人?
答案终于清晰,主旋律的皮囊下隐藏的反骨,让结尾有更多值得玩味的空间。
这几个角色的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叛逆,也就是不服从。
某种意义人类的历史是由不服从者推动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让人们不再服从于神明、皇帝、教皇,转而服从人类的理性。
当代商业社会,需要服从的对象其实是变成大公司,这种服从不再是源自动辄鞭打的强制,而是内化到社会的运行准则中。
再考虑到贯穿其中惆怅的英雄主义气息,与代表着人类探索精神的赛车题材,丁诚更倾向于觉得当今社会创业远远比六十年代更难!
因为大企业远远比六十年代更大……人类不再上月球……阶层比六十年代更固化……最好的头脑纷纷去做广告推荐算法……
哪怕你仍会觉得自己无法违抗上级、说出实话,但坚持叛逆、坚持自己、去拼尽全力面向未来,着实是再酷不过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