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定下了下阶段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向南,第一个海外基地便是皇帝要派水师去占领的湄公河三角洲。
李旦和颜思齐的嗅觉极为灵敏,出动海船帮助水师运兵运粮的同时,也意识到皇帝向南洋扩张的意图。
倭国、朝鲜、琉球的商路已经打通走熟,南洋这边却有些薄弱。至于北方的近海运输,他们并不是很看重。
现在的的柴棍只是叫做“普利安哥”的小渔村,周围都是沼泽。因水网密布,这一带又被称为“水真腊”。
而真腊就是9世纪至15世纪出现的吴哥王朝,又被称为高棉帝国,但现在已经衰弱,被暹罗攻破吴哥,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在中国史书中,便被称为柬埔寨。
不仅是被暹罗欺负,小小的占城国也时不时地揍真腊一下。
天启三年,柬埔寨国王无奈地准许越族难民进入普利安哥,以躲避越南南北朝时期北郑朝、南阮朝的内战。
为什么说无奈呢,因为衰弱的柬埔寨王国根本无法抵挡逐渐增多的难民潮。
再过五六十年,越族难民越来越多,柬埔寨王哥控制不了,普利安哥也就变成了越南的一部分。南阮派了一位贵族来统治,普利安哥从此开始被称为西贡。
看到了吧,连难民都能占领,更何况是明国的水师军队?
李旦和颜思齐看好了此地的重要位置,再加上明廷与暹罗的良好关系,南洋沿海的停靠港口岂不是不愁了?
如果明廷能派驻水师,南洋航路将更加安全,大大地促进商贸的发展,海商也将大大地赚钱。
对于皇帝的眼光,李旦和颜思齐是相当地钦佩的。不出手则已,出手则正是时机。
就他们的了解,普利安哥北面是占城国,被南阮压制。如果明军占领柴棍,十有八九会求宗主国撑腰,抵挡南阮的打南和侵袭。
也就是说,现在出兵占领,应该是极好的机会,阻力最小,不必大阵仗就能获得很大的利益。
至于真腊和越族难民,不用太多军队,三千人就足以压得他们老老实实。
当然,这些算计,沈世魁是不知道的。他只是承揽了一条海路运输,倒买倒卖而已。
听说老丈人要常住青岛,毛文龙放下心来。尽管辽东的人参貂皮还是要收购倒卖的,但与他关系不大,也就不太担心影响到自己的前程。
又询问聊了一会儿,毛文龙让人去取了两百银币,送给老丈人,权当饯行之礼。
沈世魁借着毛文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