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微微一笑,想法不错,追问道:“为什么叫多抓鱼?”
“有两层含义,我大学学法语,Déjàvu描述在陌生场景产生的似曾相识、旧事幻影之感,感觉很装逼。”
“从中文语意来看,我把用户比作挑剔的猫,如同捞取游鱼般寻找喜欢的二手书,所以……”
聊来了猫助慢慢放松下来,大神很亲切幽默,丝毫没有架子,感觉很舒服。
“现在团队才十几个人?”沈锋简单看完BP,好奇道:“如何管理运营?”
“我们比起闲鱼的用户自行交易、孔夫子用户选择书店的模式相比,平台干预性更强,整体效率更高。”
猫助自信道:“只收没有物理硬伤的书,所有书都会经过重新修整打磨,以及臭氧机一个半小时杀菌,再加上无菌塑封,足足十几道工序……”
“处理完基本九成新,很多用户说好像打折买到新书一样!”
沈锋点点头,让人想起岛国著名二手书零售店BOOKOFF,由于光鲜明亮的空间以及翻新商品的技术,被认为打破传统古书店的形象。
见大神认可,猫助更加兴奋道:“我们还想把卖书体验做到最优,用户只要扫条形码就能卖书,顺丰直接上门收书。”
“为了照顾搬家毕业一单超过百本以上大户,团队还考虑派人上门帮忙清点。”
“当时第一单用户就是蒋方舟呢!”
不得不说面前的胖妞看似萌萌哒,但商业思维很清晰明确。
在沈锋看来,多抓鱼很像是反向做了豆瓣没有完成的社区到交易的闭环,直接以工具切交易,再向社区发展。
毕竟社区的核心在于人,关键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用,不同的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氛围。
“您别看我们现在只收人文社科、商业名著,主要因为体量还很小、循环不是很完备的时候,必须要保持跟用户的口味是相通的,才能让信息交换效率更高。”
“未来多抓鱼绝不做小而美,受众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逐渐包罗万象,我希望能成为最大的二手书交易平台!”
沈锋露出微笑,有野心是好事,问道:“算法如何解决?”
“我们借鉴的是头条算法,早期数据积累不足时,只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收书,比如一折收,然后三折卖。”
“但现在能做到保证百分之六十毛利的前提下,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两端动态调价,这意味着某些稀缺旧书可能比新书还贵,比如《巨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