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一定是对自己产生了好感。
对此,映秋非但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去处了。
他们的家境与县官家比,当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以说,根本没什么可比性。
可是这里的气氛,这里的温情,可是那里不可能具有的。
方才之所以流泪,正是基于这种情感所至,
自从沦波舟失事后,她开始有机会接触的人类,见到人们之间,尤其是家庭中那种其乐融融,欢乐和谐的氛围,心中无比的向往。
她没父母,也没有亲人,此前对那种脉脉深情当然无从体会,但是一旦受其感染,立即便在心底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她多么想自己也能有个类似的家,有些能终日里可以耳鬓厮磨,相互倾诉情感的人。
而她所倾慕的这一切,极有可能在这里实现,这又怎么不令她激动不已。
映秋感到自己的心情象外面的天空一样晴朗无比,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终于有了奔头。
母子二人议毕,张生的母亲笑吟吟地回来了,坐到炕上,拉起映秋的手,仔细地问了一下她的生日时辰,姓甚名谁,父母亲的情况等等。
这些映秋自然是一概不知。
又是随口编了一下,搪塞过去。
张生的母亲听了后,再没有更多的盘问,又喜孜孜地下了地,到外面与自己的儿子耳语了一阵。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下个月一十六日便是他们完婚吉日。
于是,张生与其母亲便开始忙碌起来。
就在喜日一天天临近之时,突然,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
一天,张生去山上砍柴没有按时回来。
平日里,张生都是每天都是天不亮便出门,在砍完两捆后,便担到集上卖掉,回来时已经接近中午,他顺路再砍些担回家来用。到家时,母亲的午饭已经做好,三人便一起用餐。
可是这一天,已过中午好长时间了,还是没有等来张生。
映秋问其母亲,过去是否有过这种情况?
张生的母亲说:这样的事从来无有过,即便是遇到坏天气,也只是晚一两个时辰,没有这么晚还不回来的时候。
映秋听了心中很是焦虑,又等了一些时候,她实在奈不住了,便对张生的母亲说:“待我去探看一下。”
张生的母亲不肯,对她说:“你一个姑娘家,如何去得这荒山野岭,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