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之间不能相互沟通,否则以碟者处置。
有使者提出抗议,士兵便拿出拓跋布的例子说事儿,让使团的人哑口无言。
只有西凉王知道,这是北晋要对北高丽下狠手了。之所以软禁使团的人,无非是不想消息泄露,给北晋全面进攻北高丽争取时间。
西凉王非常后悔当初的决定,就不该刚到京城就给南宫昊那样的消息,让南宫昊趁着拓跋布在北晋,对北高丽下手。
后来想想,既然南宫昊有平定蛮荒大陆的野心,总会找理由拿下北高丽。
有了大禹王朝的宝藏,战争才能向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也许北晋早就知道北高丽的所有事情,毕竟这些国家的前身都是大禹王朝的属国,只不过在大禹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大家选择了各自为政,没有为大禹王朝出力才是。
西凉王见北晋皇上行事果敢狠辣,比南宫昊更加的让人捉摸不透,便觉得自己仿佛是掉进了庆元帝父子设计好的圈套。
其实南宫昊一开始就知道关于大禹王朝宝藏的事,自己不过是说了一嘴,而南宫昊付诸了行动,且在各国使臣都在北晋的时候。
也许自己不说,南宫昊也会这样做,自己说了,显得自己孤陋寡闻,且庆元帝肯定不会让自己好好离开北晋。
拓跋布就是先例。
什么拓跋布行碟者之事,庆元帝想要往拓跋布身上泼脏水,随便找个人提供口供,签名画押,说是拓跋布的人,旁人管得着吗?
如今看不到拓跋布,也不知是死是活。
西凉王不是为拓跋布担心,只是忐忑自己接下来的命运。
庆元帝绝口不提拓跋布的事,甚至不提前些日子北晋封南宫昊为太子的事,只是说这些天国事繁忙,没顾得上招待大家,慢待了各位,请海涵。
各国使臣也各怀心事,绝口不提拓跋布的事,就好似拓跋布从来没到过北晋,他们大家也不认识这样一个人。
庆元帝在偏殿设宴,宴请各使臣,郭首辅和叶家二爷还有曹尚书郑尚书作陪。
宴席间,众人沉默不语,倒是北辽摄政王多铎出来,敬了庆元帝三杯酒,这才把气氛烘托起来。
有了摄政王多铎的第一,各国使臣争着给庆元帝敬酒。
庆元帝来者不拒,一一干下。
使臣们怀疑庆元帝的肚子是不是饭桶做的,那些酒水下肚,即便是不醉,撑也得撑死。
他们没看到的是,庆元帝脚下的水桶里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