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将会变得更为强大。
现在就连《大公报》这样的报纸,一天的日销量也不过才有五千份左右,可是几年后,日销量就会破万、破三万、五万......
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东方日报》一天的销量甚至可以达到十几万份,巅峰销量更是突破到二十万份以上!
在电视机全民普及之前,从五零年代到八零年代中期的三十年里,谁掌握了纸媒,谁就掌握了最大的舆论话语权,这已经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了。
金雍的《明报》将是日后港岛几大报纸之一,而且因为有金雍这枝笔在,《明报》大有可能成为周文强日后最强劲的对手!
未雨绸缪、将‘未来敌人’扼杀在摇篮中才是最聪明的做法,周文强很清楚这个道理。
对于周文强的话,金雍倒是没有多想,他想创办报纸的事情梁雨生知道,《大公报》的总编知道,很多同事都知道,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是啊周生,我确实是有这个想法,毕竟我在纸媒做得最久,想要自己创业,当然是要选择最熟悉的行业啦。”
金雍笑道:“若非我的资金不足,早就做啦。周生你这样的大老板自然不知,现在港岛银根紧缩,想要贷款出来真是好难的。”
“哎,真不知道我还要多久才能筹够创办报纸的资金......”
他知道周文强是大老板,这番话其实也是有着试探的意思,只是和周文强交情泛泛,实在是不好意思开口借钱。
“哦?只是创办一家报纸而已,应该不用太多投资吧?”
周文强故作惊愕,而且他说的也是事实,现在还没有哪家报社会豪气到投资建立自己的印刷厂,创办一家报纸的成本也不过是租赁办公室、添置一些办公设备和请编辑需要支出的工资而已。
记者很多都是‘杨白劳’,如果不是行业内出名的大记者,甚至都没有固定工资,收入要靠采访来的新闻‘按件计酬’,有些记者甚至还要自备相机。
“周生,我对报业现状还是有些研究的,如果只是随便办一家小报,恐怕很难生存下去。”
金雍的声音还是那样不紧不慢,好像每说一句话都要想很久:“所以......我要办一家上规模的报纸,除了需要较大的办公场地、还需要购买最先进的办公设备。”
“这些其实还不是投资最大的地方,真正花钱的是一些大记者、大主笔,他们都要有固定工资,而且还要是高薪。”
“这样算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