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所有动作都做到位。但就只停留在一个像而已。在外表上已经毁得接近人物,但内在维度还没有构建起来。
一场高潮戏,看柳岩在电视上吃辣椒被感动。他的表演,也是惊讶,沉默,抓狂,流泪……动作很多,连缀一套。
但观众就是感受不到情绪为什么?
这就是大鹏的表演,无法获得大众首肯的原因就是不断地往额头上贴屌丝的标签。
但他的心不在焉,又让人看穿,从不打算成为屌丝的同路人。
东北县城,然后北漂,逐渐被人认知。这是个小镇青年逆袭的故事,所以他拍的电影也都是这样的主题。
努力对大鹏来说是有效的,于是他就在往后的生活中践行这个哲学。实现梦想,也是他自以为离生活最近的命题。所以拍《煎饼侠》和《缝纫机乐队》。
小人物逆袭实现梦想?
想在舞台上唱歌,想圆梦,更是想证明自己。于是在《缝纫机乐队》里,我们看到对这个人生经历的复刻,以非常戏剧的方式。
人物动机不足,对困境的刻画过于扁平。
父亲不让她搞乐队让她当CEO;希希母亲不让她组乐队让她学造原子弹;杨双树女儿不让他组乐队怕他犯脑血栓。
观众看不出角色对摇滚的喜爱。
摇滚之于人物,都是叛逆?
换成说唱、滑板、钢管舞,一样可以推动剧情对不对?
你能感受到梦想,但那与摇滚无关。而是一种对于成功、不俗、翻身的强烈冲动。
什么是真正的热爱?
是可以为一样东西,放弃掉其他的所有也心甘情愿!
但摇滚显然不是能够让大鹏满足的内核,而是用来包装出人头地的一个浪漫意象,这就是观众们对于大鹏电影的不满足。
能看到许许多多主动接近观众的设计,但唯独看不到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爱与怕。
片刻不敢背向观众,去做一秒真正的自己,时时刻刻要保持和观众面对面,观察他们的脸色和反馈。然而这种无法投入自我的表演,反而让观众厌烦后离他而去。
好像以前我们认识一个人挺惨的,都会对他抱以同情,就愿意帮助他,希望他好,但是他一下太好了,中了500万,心态马上就变了,不患寡而患不均?
背负着让别人承认的大包袱,每次表达都很沉重,每次亮相都很用力。
对于电影考虑的不是如何让它完整完美,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