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情。
赵奕都能从黄钟口中,听到很多新颖的东西,别说是没研究过粒子数学的学者了,想要听懂黄钟解释的成果,以及思考研究的想法、过程,绝对是个艰巨的挑战。
好在审核结束了。
几个候选人坐在一个饭桌上,不谈什么‘审核轻松不轻松’,气氛也是非常不错的,黄钟等四个人都为下午的院士投票感到紧张,感到有些担忧,但到了这个程度,担忧也是没有用的。
“今年评不上,我就再等几年。”黄钟说道,“反正我刚五十,还有机会。”
实际上,是四十九岁。
其他三个候选人就不一样了,年纪最大的都已经六十七岁,过了‘院士年龄分层的’六十六岁大关,需要六个院士一起提名,才成为了院士增补候选人。
如果错过今年的院士增选,因为未来不可能再有成果,这辈子大概率没希望了。
不过……
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同情的。
‘院士’,可是国内学者的最高职称,而任何有等级之分的群体,等级人数上呈金字塔形的,大部分的教授终身都没资格参与增选,更别说什么评上院士了,能有资格参与院士评选,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院士头衔不是荣誉证书,年轻的时候评不上院士,年老了以后很难有成果,再去评选院士,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有成果年轻学者的不公平。
这一点上,赵奕很佩服贺明成。
贺明成在学术圈内名气不小,但过了六十岁就没参与过院士增选,知道无力去做出大成就,干脆就不主动做什么了。
当然了。
有的老教授想评个院士,获得一下终身学术研究的肯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能说,个人站位不同、想法不同,立场就不一样。
……
下午两点。
数学物理学部正式召开会议,一大堆繁杂的发言、事务处理后,就进入到了院士增选投票流程。
院士增选候选人是不能进入会场的,只能在会场的外间等待。
因为会议要进行两到三个小时,外面等的实在不耐烦,赵奕干脆就到会场四处转转,若不是有增选会议结束,需要亲手给学部委员会提交资料,并交到主席团会议评审的流程,他都想直接回燕华大学了。
会场内。
院士增选投票流程,最初还是代表进行发言。
这次是数学物理学部的主任余培元,他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