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实验室,需要设备、材料等支持的,个人再天才也没办法年纪轻轻就出大成果,必须要跟着项目一步步走。
多数博士毕业的医学研究人员,入职就已经有三十岁,出一些成果积攒资历,顺风顺水的晋升成研究员,也差不多有四十岁了。
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平均晋升的年纪在四十五岁左右。
如果张薇能在三十五岁晋升研究员,就打破了生物医学研究员的记录,放在国内一起做对比,都能够排进前三位,可以称作是医学科研领域的明星。
当然了。
赵奕不能算在内。
赵奕总是特殊的一个,他都没当过副研究员,直接跨越性的成为了研究员,他才是公认的科研天才。
现在的成果也是赵奕为核心的,是赵奕率领的小组完成的成果,也是赵奕做出的推断,朱虹最后才说到了赵奕,但只是苦笑着点点头,因为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肯定?
赵奕还缺少肯定吗?他需要被肯定吗?
不谈什么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的成果,单单说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去年赵奕的实验室,对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项目,就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还完成了好几项研究。
之前他和微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合作,发现了病毒变异的可控性,引起了国际上的巨大讨论。
再往前……
他只是生物科学的大一新生,就以科学推断帮助发现了引起心肌炎的因子。
等等。
今年赵奕的实验室做完了艾滋病毒毒力基因的分子级解析,引起了国际上艾滋病研究的讨论,相比来说,这个项目还属于是‘常规’的。
前一段时间的2CV-炳氢分子,现在的新小蛋白物质……
朱虹仔细回想着看过的总结资料,再看向赵奕那张年轻的面容,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后他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顿时眼前一亮开口道,“成果已经出了,很成功,真的是很成功!”
“我相信这项研究一定会引起国际轰动,并在推进艾滋病治疗手段上取得巨大进展。”
“但是,有一个事啊。”
“你们好像还没有给这个新发现的小蛋白物质命名吧?总是叫新小蛋白物质,或者类炳氢分子……”
他说着直摇头,随后继续道,“既然是赵奕小组的发现,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就应该以他们小组来命名,赵奕应该是小组的核心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