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利用军阀压制文官,就像现在全旭这样。
但是,明朝客观的舆论环境,他什么都不能做,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死了。
崇祯思来想去,看着身边躺着的周皇后,长长的叹了口气。
周皇后其实也没有睡着,别看今天晚上全旭酒话连篇,可是在场的人都是人精,谁会相信全旭是醉话,还是借着醉话劝谏?
“陛下?还没睡?”
“朕睡不着啊!”
崇祯长长叹了口气道:“朕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全卿所言,让朕给他一百万民,可是这样做,辽东只怕去了建奴,又起藩镇!”
确实是,如果全旭反了,谁能制住他?
光施恩,有用吗?
李隆基对安禄山难道不好?要权给权,要钱给钱,结果还不是一样反了?
现在的全旭,会不会以后的安禄山?
崇祯思来想去,决定赌了。
全旭要一百万人,他给了。
至于辽饷以后不收了,百姓的日子会好过一些,总不会再造反了吧?
崇祯五年五月十六日,朝廷按照原计划,开始大开大明门,举行献捷大典。
这也是崇祯登基五年多以来,第一次举行献捷大典。虽然这两年日子更加难过,情况越来越糟糕,但他们都没有灰心,因为他们知道,还有这么一批将士在守护着这个国家。
果然,广宁一战,明军血衣为铠,血肉为盾,骈足抵肩,死不旋踵,终于大破后金,斩首多达惊人的一万六千余级,俘虏三四万人,还招降了七八千蒙古骑兵,实为成祖七征大漠后的第一功!
这次战功如此显赫,要接受检阅的部队也更多,老百姓当然不能错过,打老远就赶过来了。天安门一带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最要命的是,人还不停的涌进来。
这还是自唐朝灭亡之后,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中国的老百姓再一次为军队打胜仗而爆发出如此的狂热。
特别是官府透露的口风,辽东半岛的局势已经趋于稳定,无地的百姓可以自行北上,到辽东半岛开荒,所开垦的田地悉数归其所有,官府每年两成利息,向百姓提供农具和种子!
这是天大的好事,这些年陕西、北直隶没有一年不旱的,破产的农民越来越多,可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少,他们都快活不下去了。
听说辽东那边的地肥得很,人又少,到那里开荒没准是一条活路呢。
这样一来,明军的胜利就跟老百姓的利益直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