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像明朝那么多,然而问题是,唐朝当时十道、三百六十七军州,仅正五品以上官员就多达三千余名,每人增加一转军功,好嘛,国库收入十分之一都要发出去。
魏征劝李世民不要赏,为了直臣的忠言,李世民只好勉为其难的接受了魏征的建议。
换一个形式来说,魏征如果劝李世民不杀李承道会怎么样?
李世民恐怕要怀疑魏征是什么心意了。
有些事,不能做。
有些话,坚决不能说。
可以说,刘理顺是一个悲剧。
如果不是刘理顺多嘴,那么他就是儒家的新大旗,取代孔氏不可能,至少现如今全旭并没有封孔。
至少可以与王明阳的地位相当。
可惜,他错过了自己最好的机会。
京城待不下去了,没有官场在身,也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而且全旭不准在民间设立私塾,那么刘理顺就算想当一个教书先生也为难。
更何况,他私德有亏。
全旭废除全国所有的私塾,统一开设小学、中学和大学,其目的就是培养读书人的统一价值观,形成统一的思想。
他也为刘理顺惋惜,他原本还想让大明手握白起之剑,面带商君微笑,布威四海八荒,儒家的伦理纲常,确实适合对国家的统治需求。
全旭希望儒学可以在新占领区域,统一人们的思想,并且在新占领区扎根发芽。
可惜……有些太可惜了。
像刘理顺这样的人可不好找。
精通儒学的人不少,可是能像刘理顺这样甘愿以苦行僧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儒家,还真是凤毛麟角。
人跟人真的不一样。
有人为了推卸责任,枉顾真相和事实。
有人为了求公道,冒着生命危险在坚持。
诚实、正直、忠于友谊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在卑鄙无耻面前就是如此的无力。
全干只是小施手段,让刘理顺身败名裂,一无所有。
其实,那个刘李氏只不过是一个半遮门,通俗点来讲,她只是一个暗娼,察言观色和演戏,那是本能,或者说专业的。
而且,锦衣卫的布置还非常有针对性,针对的就是刘理顺没有儿子,急需要一个儿子,能生儿子的女人对于刘理顺来说,那就是一个宝贝。
刘理顺只是沧海里的一朵浪花,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这场雪灾加地震灾害,对于全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