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太好,铁路公司在亏损,火车厂制造厂欠下来的债务超过三千万两银子,如果政府愿意承担这个债务,那么全旭真无所谓,有了这三千万贷款,全旭还可以再建一个火车制造厂。
沈明泽看着全旭交了底,无言的苦笑道:“陛下,还真够深谋远虑的,十年前就想到了今天!”
其实沈明泽还真有些冤枉全旭了,全旭只是为了内部管理,锻炼他的管理团队,还真没有想那么远,全旭甚至没有想过要当皇帝,如果不是李信逼着他,他宁愿当一个权臣,直到崇祯不能容他了,他就跑到澳大利亚或者美洲建国,关起门当山大王。
其实这段时间以来,也陆续有大臣想要接管枪炮局下属的一系列工厂,这一些工厂不仅仅可以生产步枪、机枪、子弹还能生产迫击炮、大口径舰炮甚至是战舰,现在连蒸汽机轮船也在摸索中。
每次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只需要把债务问题抛出来,所有人就发现,全旭名下的企业不仅仅不是肥肉,还是一个个烫手山芋。
别看全旭名下的企业很多,几乎占了大明工业产值的将近三分之一,可事实上,全旭的利涧并不高。暴利的罐头厂、纺织厂、钢铁厂基本上都被全旭卖得七七八八,最盈利的,反而不是这些大型企业,而是一些奢侈品生产厂。
比如说香水、女人坊和皇家马车制造厂,一辆四轮马车,全旭可以赚三四千两银子,而且扩充了四次生产规模,每年就可以赚五六百万两银子。
“我们的老祖先很久以前就告诫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旭还是把功劳归结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全旭现在搞的就是文化输出,除了奥斯曼帝国和卧莫尔帝国以外,其他国家都不用战争手段来解决,而是依靠文化方面的输出。
现在在欧洲,活跃着一群捐客和掮客,他们拿着大明帝国的好处,为大明帝国在欧洲到处搜笼像笛卡尔马林梅森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会收笼落迫贵族,指引他们来到大明帝国留学。
通过在大明帝国期间的留学,培养他们亲善大明帝国的价值观。
白人的祖先留给后人的东西,最有价值的估计就是《圣经》,所以白人在进行殖民扩张的时候,都是一手利剑,一手《圣经》。东方的传统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全旭对于大明的大学教育,也是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少汉语典籍会被翻译成荷兰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以及英语,这样才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
当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