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符、杨涉一齐应道。
「其实,这些都是小事了。」邵树德站起身,说道:「朕真正关注的,还是各个工程。你等当自勉之。方城隘口的陂池,两处同时修建,先打好底子。待晋襄道完工得差不多了之后,便可以全力修建。」
邵树德,终究还是对这条道路耿耿于怀,还想继续尝试下水运的可能性,将来自长江中游地区的物资,通过带有升船机的运河,输往洛阳。
如果能够成功,那么将极大改变洛阳极其依赖河南的局面,开辟一处新的财源、粮源。
******
其实洛阳近郊早就张贴了告示,招募志愿前往辽东屯垦者,但效果不是很好。
这并不奇怪。因为前来洛阳定居的多为武夫、官员家人,这里生活条件也好,不愿意离开是正常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
这一日,随着大批契丹俘虏被押解至京城,很多人的心思便活络了。
南市旁边的一座酒楼食肆内,一群武夫模样的老头眼都不眨地看着楼下游街示众的契丹俘虏。
好吧,说他们是老头可能苛刻了。因为他们普遍四十出头的样子,不算小,但也真谈不上多大。
街道上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喝彩声。
打胜仗,对洛阳百姓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每次俘虏游街,依然让他们很是兴奋,毕竟都是闲得蛋疼的人啊。
押送俘虏的军士们也挺胸叠肚,意气昂扬,仿佛这场胜仗是他们打的一样。
「我等退下来后,各部似乎并未招募新人补齐缺额。」有人羡慕地看了一眼窗外,说道。
「是没有。」有人点了点头:「坊间有传闻,陛下可能会逐步减少各支禁军的军额,补起来没那么快的。」
每年都有老兵退伍,每年都有新兵补入。但今年有些不太一样,原本指望着自家子侄可以从军混口饭吃,结果禁军各部不再新招人了,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武夫们长期一起厮杀,关系自然是极好的。时间长了,互相联姻再正常不过了。这样的情况发展几十年下去,洛阳禁军就会变成一支亲党胶固的部队。
朝廷显然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因此他们陆续设置了灵州、渭州、陕州、郓州四个新兵训练基地,每年都有人练成,然后补入各部,以此减少或推迟禁军亲党胶固的可能性。
甚至还有
更劲爆的传闻,南衙枢密院要压缩各支禁军的人数,一军各减少两个步骑指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