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楼 > 历史小说 > 晚唐浮生TXT下载 > 晚唐浮生最新章节列表 > 简单谈谈弓箭、铁甲(第2节)

晚唐浮生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作者:孤独麦客  加入书架  晚唐浮生孤独麦客  晚唐浮生全文阅读
晚唐浮生最新章节新书还在审核(23-10-31)    有关新书发布的事情(23-10-16)    完本和新书(23-09-22)    

简单谈谈弓箭、铁甲(第2节)

力开始下降。再加上频繁远征,府兵开始加速破产,大量逃亡。

到了玄宗朝,府兵已经名存实亡,朝廷开始转向募兵,天宝十节度也出现了。

而明代的卫所兵,我查阅了资料,全国平均下来,一个卫所兵才拥有25-30亩地,而且这地还不是自己的,是国家的。

也就是说,不是私有制。

可以想见,这种制度发展個几十年,卫所兵会逐渐变成军官的奴仆、佃户。

二三十亩地的产出,被军官克扣之后,糊口都有些困难,更别说参与高强度的训练了。卫所兵什么质量,历史告诉了我们,连少数倭寇都能干挺他们。

所以,很多读者把府兵和卫所兵等同,这是不准确的。

再回来谈弓箭的问题。

有人说“临阵三矢”,一个兵一次只能发三次箭。

但古书上说的临阵三矢是什么情况?它是指步兵面对骑兵正面冲阵,只来得及发三支箭,而不是说你只有力气射三支箭。

事实上,即便是步弓,拉到最满,唐代武夫们在一场战斗中,力气大的可以射十几、二十支,力气小的在十支左右,但也差得不远。

如果射一会休息一会,那还能射得更多。

如果是力道较软、弓臂较短、射程近的骑弓,一个箭壶三十支箭射光都不是问题。更何况,弓拉不拉满,所花费的力气是完全不一样的。战斗之中,大部分时候根本不会拉满弓射击。

军制规定每个人带三十支箭,可不是无的放矢。

知道唐代的武举考试吗?

前文提到的长垛箭,是射城墙垛口的。

武举考试要求,考生在城下,射垛口的靶子,坐射30箭。

或许你会说这是武举考试,要求高。但都是职业武夫,我不如你这个参加武举考试的猛人,但比你差一些,射二十来箭,不成问题——箭囊里可是规定带30支箭。

弓是唐代步兵的宝贝,无论战兵、辅兵,全员都有步弓,都要会射箭。

如果敌人穿铁甲而来,弓更是射杀他们的最好利器,铁甲有防护力,但并不绝对。

前文提到的破甲箭,就是对付铁甲的。

《新唐书》中有一段记载:

(薛仁贵)将行,宴内殿,帝(高宗)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

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更取坚甲赐之。

这什么意思?

李治说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