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他也就这样了,平平淡淡过一生。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被牢牢地记载于史书上。
李存勖灭梁之后,问:“徐寅在否?”
得知他在王审知手下后,对福建使者说道:“汝归语王审知,父母之雠,不可同天。徐寅指斥先帝,今闻在彼中,何以容之?”
还好,王审知爱惜徐寅的才华,把他保下了。
本时空的徐寅,同样被王审知聘用,在幕府当官。
但幕职包括节度使在内,理论上来说都是临时职务。福建归顺后,徐寅没了职务,只能回乡。而且他还没有功名,只能在莆田当个小吏,日子过得虽然不差,但也谈不上多好。
徐寅是有上进心的。
他非常关注时事,想方设法打探消息。在得知同光四年要考农学后,潜心研究、长期准备,终于争到了福建道那唯一的名额,也是厉害。
随后,在殿试之中,圣人亲自出题:“因地制宜”。
徐寅凭借福建山区经济与海贸联系的策文,搏得圣人青睐,被拔为头名。
进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农科殿试第一名还没个正式称呼,但这都不重要了,徐寅私下里被人称为“农状元”,实打实的名气、好处都到手了。
对了,耶律全忠也考中了。
与他一同租住的吕琦、韩昭胤二人都名落孙山。
吕琦长吁短叹之下,与耶律全忠告别,前往安西,准备当州经学博士。
韩昭胤则收拾行囊,返回家乡,准备再战。
一场科举,照尽了人间百态。
有人鲤鱼跃龙门,步入了官人行列。
有人唉声叹气,但矢志不渝,准备将考试进行到底。
有人大彻大悟,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念想,重新规划接下来的人生。
人这一生,其实就是在这样不断的选择中度过的。
选择的结果决定了接下来的人生,代价自负。
******
四月初十,圣人遵循传统,在曲江池置宴,招待总计140名中举士子。
圣人其实只是出席一下,略略饮了几杯就走了,将空间留给这些“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新晋官人们。
耶律全忠就坐在徐寅身旁,默默喝着酒。
他不用抬起头,就能感受到进士们时不时刺来的目光——当然,不是对着他的,而是邻座的徐寅。
徐寅泰然自若,饮酒、吃肉,与人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