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以色列空军腾不开手时,才下令让第三军团开拔。
至于以色列的装甲部队嘛,他们还在趴窝!
这个时候,龟缩在阿里什的三个以色列装甲旅和两个机械化旅还在一片混乱中等待着他们的指挥官到来,战争爆发后的14个小时内,他们所做的仅仅是抢修了雷达和高炮阵地而已,至于霍克导弹阵地,那已经是一片废墟了……
为什么要等指挥官呢?
这就归功于以色列跟国防动员一样复杂而且怪异的军制了。
以色列国防军最高军衔是中将,而总参谋长是国防军中唯一的中将,军区司令、海陆空军司令以及装甲部队司令都是少将,所以国防军实际的晋升上限就是少将军衔,以身殉国的奥伦·穆夫曼准将绝对算是空军的重量级大佬了……
更加怪异的是,以色列的的预备役比常备军更能打!
由于国家小,人口少,无力常年维持一支大规模的现役的常备军,以色列实施全民兵役,男女都一样,但犹太人从军的热情,其实也并不都是很高涨。
所以,很多有才华的犹太人服完兵役,不愿在军中发展,而是早早回到社会。
在一定年限之前,这些人都是预备役,当然他们离开军队的原因不是因为军事素质不好,而是因为地方上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就比如沙龙,他再往上升也就是总参谋长,可以色列国防军中比他资历足的大佬比比皆是,而且总参谋长埃拉扎尔将军的身体很好,谁知道他能熬到什么时候?
所以,趁着现在声望甚笃,投身政界才是明智的选择。
这些预备役官兵回到地方上后,每年依然要回到军队中接受强化训练,军事技术并不放松,由于他们不受常备军军官岗位轮换制度的限制,官兵一起训练,配合默契,凝聚力极强。
而且,以色列这种猪嫌狗不爱的,又要常年打仗,预备役几乎都是见过血的老兵,实际战斗力自然超过常备军了!
战争时期紧急动员之后,预备役师长常常由离任的军区司令或者兵种司令担任,不仅资格足够,而且对战区和作战计划熟悉,能很快形成即战力。
这样一来,以色列南方司令部,就出现了有趣的一幕:
刚刚出任南方司令部司令不到三个月的戈南少将,麾下两个精锐装甲师的师长竟然都是他三个月以前的老首长……
阿里埃勒·沙龙少将在三个月以前退役,并投身政届,参与组建利库德集团,战争爆发后,他被紧急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