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写作培训之后,即可安排官职。”
“第三点,可以采取糊名制。就是在考试之后,将考生的名字用纸糊起来。等改卷定下分数之后,再撕开被糊的名字。”
“这样一来,就可以杜绝科举舞弊了。”
“当然了,还可以加大科举舞弊的惩罚。比方说,凡涉案的主考官,一律斩首示众。”
“凡涉案的学子,终生不得科举。”
听完苏长生的办法之后,李世民和李丽质,眼睛不由都是一亮。
李丽质也就罢了,只是觉得苏长生很厉害。
而对李世民来说,就完全不同了。
能够看出问题来,就是莫大的能力。
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只能看出问题,而给不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但是苏长生,不但看出问题,并且给出切实可行的,几乎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这绝对是社稷之才啊!
这样的人才,必须要为朝廷所用!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苏长生一眼,更加决定了要招揽苏长生的决心。
接下来,李丽质命人将印制好的年画装上车,和李世民一起离开。
……
返回皇宫之后,李世民迫不及待的召集宰相各部尚书侍郎,召开了一次临时会议。
科举制度对大唐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是招揽人才,打压世家的根本。
而现在,李世民在了解到科举制度有缺陷,并且还有完美的解决办法之后,哪里还忍得住?
不多时,各级官员已经全部到位。
李世民不由说道:“诸位爱卿,朕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不知你们认为,科举制度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李世民还是想看一看,朝堂之上的高官,有没有人能够看出来科举制度的问题来。
下面,众多官员,面面相觑,一时之间摸不清皇帝的心思。
因此一时之间,没人出面说话。
半晌之后,长孙无忌只能无奈地站出来。
他是文官之首,这个时候,也只有他站出来了。
“启禀陛下,科举制度,始于前隋。而我大唐,沿袭隋制,并且经过不断改善,已经十分完美了。”
长孙无忌之后,房玄龄站出来说道:“陛下,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他给了寒门子弟进阶的途径。”
杜如晦:“陛下,科举制度,十分完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