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据,已经超出哪些勋贵一百万钱和一千石粮食。
他们觉得,这个数字,已经完全可以了。
不过,各家的老家伙们,还是比他们更加的大气一些。
他们从各自的地盘里,运送来一万五千石的粮食,捐献的钱财,他们也提升到了一万五百五钱。
一千一百万钱,和一千五百万钱,虽然在数字上,只差了四百万钱。
但是在感觉上,却是差了好多。
功德榜,可是能够屹立千年不倒的。
在这些老家伙们来看,多出四百万钱,四千石粮食又如何?
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小钱而已。
但是这个数字,却是能够整整存在千年。
可以让无数人看到他们世家的底蕴和担当。
这对他们世家的名声,有着无与伦比的提升。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他们反倒是一件好事儿。
五姓七望等世家,他们的捐献,先后抵达。
这么多物资,赈灾绰绰有余。
现在朝廷之上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调配这些物资。
如何分配,如何运输,才能将损耗降低到最低的地步。
这些事情,无比繁琐。
但是对朝堂之上的文官来说,并不是多难的事情。
水灾虽然是突发事件,但是他们在物资分配和运输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因此,经过一番协作之后,他们很快便将复杂的事情,拆解开,分别安排到各部之中。
各部领到自家的任务之后,回去之后,只需要在自己部门再开会讨论如何安排工作便可以了。
解决完这个问题,这一次的早朝也就改散了。
接下来各部的长官,就各回各部,该干嘛干嘛去。
但就在此时,御史崔欣站出来说道:“陛下,臣弹劾蜀王李恪。”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一眼崔欣,然后问道:“不知崔爱卿因何弹劾蜀王呢?”
崔欣不由说道:“陛下,蜀王为了排除异己,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罢黜咸阳县县令。将高陵县县令斩首示众。”
“这件事情,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民间,都引起无比恶劣的影响。”
“臣以为,陛下易下旨调回蜀王,命刑部和大理寺联合审理。”
“如果不能查明事情真相的话,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正纲常。”
听到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