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城的大部分,都沉浸在夜色中,无声无息。
曾经的帝乡雄城,历经代代战火摧残洗礼,此时已经不复辉煌模样。
大军北伐,其实并没有经过南阳,桓温是直接入均口,取道淅川,杀向武关,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缩短粮道,并且发挥沔水水运的优势。
位于淅川东侧的南阳,本来就是处于长安、襄阳、许昌和洛阳等各方势力之间的四不管地带,往往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不过不管是哪一方势力在这里,都没有清扫之前的人留下来的势力,目的自然也很明确,这里就相当于一个“通商口岸”,大家一起做生意的地方,把人家都撵走了,自己怎么跟自己做生意?
谢奕之前就曾经驻扎过南阳,南阳本地还有不少当时谢家布局下的产业,谢道韫此时身在的粮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现在也果不其然发挥了作用。
至于为什么一个粮店甚至还有类似于壁垒那样的外墙,自然也就能够理解。
毕竟鱼龙混杂,谢家又不是没有这个财力,一切自然小心为上。
这一次大军兵锋所向,桓温自然不介意顺手就把南阳接管了下来。
因为南阳到底是四方通衢要冲,相比于沔水沿线的那些狭小城池,无论是地形地势还是城池本身的货物仓储等能力,自然都要胜过很多。
而且从武昌或者江夏等地前往南阳,也并不遥远,这里说到底也是曾经荆州范畴内的州府。
所以当大军入武关之后,南阳反倒是取代襄阳等地,变成大军粮草补给的中转之地。
南阳城这里有晋军驻扎,安全自然有的保证。
而此时在洛阳或者许昌的周成和姚襄,都在观望着关中战局。
以他们的实力,显然是不足以和秦国或者桓温抗衡的,所以他们其实在等双方打出来一个结局,谁赢了就投靠谁。
因此此时的他们,断不会招惹桓温,甚至还主动派遣商队前来南阳,帮助维持南阳的贸易,当然也等于变相的向桓温这边输送一些粮食、器械之类的。
小小的投名状。
同样的场面,也发生在潼关等地,那自然是为了结好秦国。
这左右逢源,不过是放大版的坞堡们罢了。
这就是谢道韫此时站在粮仓的壁垒上看到的南阳。
月色并没有照入南阳的每一条街巷,黑暗之中隐藏着的,不知道是勃勃生机还是滚滚暗流?
一切是那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