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的官吏调配,又会变得更加简单。”
“这只是最好的设想罢了。”杜英淡淡说道,“也不排除梁州刺史会反过来以此为要挟。”
“谈吧,只要有的谈,什么都好说。”王猛笑道,随手将战报递给几名参谋。
杜英和王猛只来得及看一个大概,而参谋们将会负责细细研究、复盘战报之中的内容,看一看是否有不合理之处以及被忽略的细节。
王猛则接着说道:
“城南的工坊建设布局有了草图,看一下吧。不得不说,这沈家还是出人才的,各处工坊安排以及仓储、运输之间的调度,安排的井井有条。”
上一次太守府的会议结束之后,沈文儒和全旭被定为南方商贾以及关中本地商贾的代表,负责规划和设计长安城南的工坊和市集。
其实杜英的想法非常清晰,就是要组建一个类似于后世工业园的工业体,但是毕竟杜英不能保证这个时代的人就能理解自己这明显超前的想法,所以这一次设计和规划也算是杜英对于这两个人的考验。
摊开在杜英面前的这一份草图,说是草图,只是因为并非最终定稿,但是上面线条勾勒、条条备注,已经格外清晰而详细,展示了设计者流畅的设计思路。
让人第一眼看去,似乎真的觉得,一个庞大的工业园,就将在这份蓝图上拔地而起。
“世家的底蕴还是在啊。”杜英感慨道。
经营家产、投资盈利,这些也是世家最主要的财政来源之一,尤其是出身庶脉的这两个人,祖上往往也都负责的是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任务,因此更是如鱼得水。
“沈文儒建议在林氏坞堡设立一处有别于关中书院,专门教导和培养工匠的书院。”王猛接着说道,“之前师弟曾经建议在工坊之中推进流水生产,只不过我们的工坊太少、工匠也不够,根本经不起这样改制的折腾。
而现在长安战局稳定,若是真的能够有这么一处书院,那么可以在很短的几个月内培育出来能够完成一部分工作的众多工匠,满足师弟之前所说的流水生产的需求。”
“但是各个工坊之中的匠人,又是什么态度?”杜英问道。
他之前就曾经提议过建设流水线,可以让关中盟工坊的生产效率事半功倍,然而王猛所说的“折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时代的工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火候的把握和经验,这种秘密显然不会公之于众的,只能传给少数几个弟子。
而流水线生产,自然意味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