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突然想到了,并且在饮茶对坐、坐而论道的时候和所谓的志同道合者进行了讨论而已。
对不对,那不知道,而且那些本来就大字不识一个的贱民们也不配知道。
这种思想虽然只是弥漫在江左的少数人心头,但是很不幸,江左的生杀大权本来就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更不幸的是,这两批少数人,是同样一群人。
正是因为江左的现有制度已经彰显出来了这么多的弊端,所以关中新政在推行的时候就已经提倡多想、多做。
有新的想法,就可以去试一试。
而与此同时,为了从根源上杜绝这种学不会就只能钻牛角尖的行为,杜英赋予洛阳书院的新任务,便是在已经快成为一片废墟的宫殿之中搜罗散佚的书籍,重新整理。
当然,除了这些古籍之外,关中这些年的新学说,以及之前江左朝野的一些具有进步意味的学说,比如罗含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论述,也都在整理编撰的行列之中。
除此之外,杜英还让关中各处书院筹备一件极其重要的事。
此时的他,正在关中书院山长罗含的陪同下,穿行在洛阳龙门的工地上。
洛阳书院选址龙门,因此又已经被称为龙门书院,一处处院落沿着山体层层叠叠上升,同时还有几处楼阁正在搭建二层,初露端倪。
虽然距离一个依山而建、气势恢宏的书院还相去甚远,但是至少已经有了开头。
古来万事开头难。
正因为杜英乃至整个都督府上下以及关中学界,都对新建设的龙门书院予以厚望,所以罗含也不顾年迈,亲自潜在洛阳指挥书院的建设。
现在的这位老山长,精神矍铄,看上去干劲十足,杜英来的时候,他正把一批批年轻人指挥得团团转,而自己拄着拐杖满场乱转悠,以至于杜英看着他的腿脚,都有理由怀疑,丢了拐杖,老爷子撒丫子就能跑。
只不过是时间久了形成了依赖罢了。
枯木生春,这是书院上下对于这位老山长的一致评价。
书院的主体不过才刚刚显露出来,这些时日,零散招收的学生还暂时安置在已经搭建起来的一些简易茅草屋中上课。
“洛阳复兴未久,一切方兴未艾。”杜英叹道,“倒是苦了这些读书人。”
钱少,所有的钱都得用在刀刃上。
连杜英自己的府邸,墙上的缺口还是用沙袋和木板封堵起来的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