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领域予以支持和便利,以让他们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学识才华。
并且世家和百姓们的子弟考学,也都一视同仁。
这让世家仍然看到了还可以不错的活下去的机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想一想梁州世家不遵从关中新政、阳奉阴违的下场,梓潼的世家们果断的选择从此当都督麾下的老实百姓,说不定失去的家产还能一点点积攒回来。…。。
!杜英只是用这么一手,就让梓潼城内外安居乐业,而且经常袭扰梓潼、劫掠钱财的巴人,也为王师所拒,不得已重新退入山中,更是消除了这一片土地上空一直笼罩着的另外一层阴云。
杜英的这般作为,让周楚大开眼界,原来世家和关中新政之间也没有到不死不休的地步,那么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而关中王师,也的确如同传说中的那样武德充沛、军纪严明,这样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益州刺史府的那些连平定蜀中叛乱都捉襟见肘的军队,又凭什么能够阻挡?
并且杜英连那些一直到城破之后才姗姗投降的世家都能够包容,又如何容不下周家呢?
周家可是将门,根据周楚的了解,杜英对于将门的提防和反感,可是明显弱于普通世家的。
意识到刺史府完全可以成为杜英麾下的一份子。而不是现在这般若即若离关系的周楚,果断的向杜英表明忠心,主动请缨去劝降涪水关守军。
所谓“投杜一念起,刹那天地宽”,从此腰不酸、腿不痛,晚上不再做噩梦。
杜英也选择相信了周楚。
事实证明,这位少将军能够担任鹰扬将军,也不是单纯凭借老爹的地位,还是有几份本事的,否则刺史府的军队也不可能如此听令,不只是涪水关,连带着绵竹以北的多处州县、村寨和坞堡,都是周楚一封亲笔信过去,纷纷改旗易帜。
只不过一直到如今杜英处理完梓潼那边的事宜*,登上了涪水关的城头,犹然还没有收到关于绵竹的消息。
就算是周抚已经悄悄回到了成都,也应该已经得到王师占据涪水关的消息了,更应该知晓他儿子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了。
可是周抚却迟迟没有反应,这是为何?
“做得很好。”杜英先勉励一句,接着话锋一转,“绵竹那边还是没有消息传来?”
说到绵竹,周楚脸上也多少有些尴尬,他之前曾经给杜英打包票表示,自己向阿爹阐明利害、晓之以情,阿爹肯定会打开城门,恭迎长公主和郡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