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指望着这些北地的人才能够对早就弃他们而去的司马氏有什么归属感,甚至怕是半点儿好感也无。
韩伯顿时有些犹豫,不过咬了咬牙还是禀报道:
“正如都督所言,下面这些人还好说,主要是书院之中还有一些人觉得都督如此大动干戈,动作太快,恐······”
说到这里韩伯不敢说了,杜英会意,打趣道:
“不就是担心步子太大扯到蛋么。”
“啊,对对对。”韩伯尴尬附和,都督能说出这样粗俗之话,他可不敢对着都督这样说。
杜英冷哼一声:
“我看啊,是因为他们担心都督府所需要的人才,书院供应不上,所以都督府不得不转而依赖于本地的寒门子弟和有识之士,反倒是绝了书院的前程吧!
书院的这些人,当真是越活越痴傻了。”
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很显然现在关中书院培养人才的速度已经跟不上都督府向外扩张的速度。
此次杜英南下益州,关中书院就已经掏不出来足够的人才支援,所以杜英大规模起用了蜀中本地的寒门子弟,这样也是为了安蜀中百姓的心,因地制宜,还是蜀中本地人最了解自己这里需要什么。
显然书院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自然期望都督府能够放慢脚步,这样也能够给书院更多培养人才和给都督府输送人才的时间和机会。
关中书院的培养人才、有教无类以及最后的选拔考试制度,是关中新政的核心,所以哪怕是明知道书院抱着这样的心态,韩伯和张玄之等人也不好提及,毕竟他们的出身都非书院,而是九品中正制下的世家子弟入仕,所以本来就和书院制度站在对立面,若是说书院的坏话,很容易被攻讦为关中新政的反对者。
所以在有关书院的问题上,他们也多半会采取回避的态度。
此时都督直接表达了对书院秉持这种自私态度的不满,让韩伯和张玄之等人眼前一亮,但又有些犹豫。
若是趁热打铁,说不定能够劝说都督打压一下书院的嚣张气势,但是转念一想,书院除了在此事上显得自私了一些之外,平时也的确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换而言之,书院有此行径,其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关中新政的铁杆支持者进入政坛而已,顶多算是立场不同。
而真的若是打压了书院,那么无疑在告知天下,推行关中新政的都督府和作为新政根基的书院之间已经有了矛盾。
这样无疑会撼动书院,也会撼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