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知晓其对中原新崛起一个庞大势力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探查其底细。
对都督府友好的,杜英也愿意延续长久以来的羁縻制度,而心怀不轨的,那就别怪敦煌的桓冲手下不留情面了。
不过目前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一方面是晋朝太过丢面子,让西域各国也觉得风平了、雨停了,自己又行了,中原这些连胡人都打不过的汉人,说不定自己也能战胜之。
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杜英本人的身份,此时他在官职上顶多算是朝廷封疆大吏,甚至连三公都没有,所以一个在名义上还没有完全独立的势力,凭什么能够获得西域各国的朝贡和臣服?大家平起平坐还差不多。
所以还是免不了要打。
桓冲一直在敦煌练兵,准备西征,这也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关中报纸还曾经专门采访报道过,以彰显都督府从来没有打算放弃西域这中朝故土的决心。
梁殊此时借势提起这个话题,却像是在暗示谢石,都督需要一个能够名正言顺收拢西域各国的理由,这也算是本次双方洽谈封赏的一个重要条件。
“如此说来,都督是打算进攻西域了?”谢石接过了这个话题,但是并没有落脚在给杜英的封赏上,而是似乎打算先试探一下关中都督府的战略重心是不是有所转移。
桓温兵败,杜英现在想要再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南下建康府,也很难了吧,进攻西域也可以帮助杜英刷一波声望,或许也正是杜英所欲。
而现在朝廷最需要的何尝不是时间,需要和关中抢夺人才的时间,需要操练兵马的时间,需要和桓温、琅琊王氏以及荆州世家等各方割据豪强谈妥条件、携手对抗关中的时间。
这一次谢石北上关中,和昔日王羲之北上一样,并没有拿到确实的封赏旨意,而是会稽王和谢安允他便宜行事,划定了一个范畴,而谢石只需要想办法谈、拖住杜英,就像是当初王羲之意图拖住桓温,为朝廷争取应变时间一样。
可是那一次,王羲之并不算成功,桓温返回荆州之后立刻开始图谋进犯建康府,而且还给了杜英可乘之机。
那么这一次,自己又能够得到怎样的结果,会不会和王羲之一样无功而返?
作为上一次谈判的参与者,谢石心中惴惴不安,而关中实打实展现在面前的强大和繁华又让他对谈判的成功率和意义抱有怀疑态度。
江左需要时间调整,难道在这期间关中就静静等着么?
若是拿下了西域,以及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