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刺史生死未卜,但其这封信却关乎到陛下和大司马之间的君臣关系,也关乎到整个战场的人事安排。事关重大,本王意欲去信寿春,询问杜仲渊,至于派遣使者,现在两军交战,刀剑无眼,逸少亦然是朝中重臣,不易冒险,逸少意下如何?”
王羲之行礼:
“如此再好不过。”
“逸少之前告病还乡,是朝廷之损失。现在正是用人之际,逸少不妨亦在建康府为陛下分忧。”司马昱微笑着说道,“尚书那里本就缺人,逸少为尚书辅佐,如何?”
“臣遵令!”王羲之慨然说道。
不过在悄然退回到自己的位置处后,王羲之抬头看了一眼司马昱,心思复杂。
会稽王表面上没有说,但是明显已经不信任琅琊王氏了。
留下自己,何尝不是留下人质?
————————————-
王洽倒不是第一次来寿春了。
只不过上一次来寿春的时候,是为了经过这里北上青州。
当时王洽也只是匆匆领略了一下寿春的繁华而已,感慨于关中都督府能够在短短时间内把寿春这四战之地建设成这般模样,的确是有几分本事的。
不过那个时候的王洽,对关中新政不能说心存不满吧,但也是恨之入骨了。
所以看这一切亭台楼阁、车水马龙,自然都是心存偏见的,也很容易将这一切的成果都归功于寿春的地理条件,不打仗的时候这里是四方通衢之处,所以有往来客商带动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恢复,都是情理之中的。
而这一次再来,心态显然也已经有所不同。
青州、徐州走这一遭,一路上见到了北方的荒凉破败,见到了白骨露於野,这是王洽在江左只凭借文字无法想象的。
就像是“人相食”三个字,简短而平淡的语气,很容易让人忽略,即使是细思极恐,那也是自己脑海中勾勒出来的一番画面而已,不见得真实,而且也往往远没有真实来的那么残酷,毕竟人性,尤其是没有经历过动乱的人性,还是美好的,想象不到兵戈之下都会发生什么。
除此之外,王洽也曾经尝试着在济南郡和琅琊郡聚拢世家子弟,将江左推行的这一套搬到青州,结果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在异想天开。
只有江左那样的人口、经济和太平,才能够给世家提供茁壮成长的土壤。
在青州这般混乱之中,世家?
别说是顶级豪门了,全部的资源都掏出来,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