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王兄不如就跟在余身边,也可以学那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余相信王兄会有所得。”
王洽无奈的笑道:
“阶下之囚,能得将军这般宽宏,意料之外,若此战之外事宜,愿为将军分忧,以谢不杀之恩。”
王洽显然是一个能拿捏清轻重的人,杜英已经摆出来和善的态度,如果他再高傲不低头,摆出来一副忠贞节烈的模样,只怕杜英下不来台、也不可能和他这样拉扯不停,会忍不住直接砍了他的脑袋,也正好可以给那些拥护关中新政的部下一个交代。
大战在即,军中正缺人祭旗呢。
所以王洽先表明自己不愿意在淝水战场上效力的立场,刷一波名望,然后再委婉表示,如果有其余的工作,愿意效劳,这可不就顺理成章的在杜英手底下做事了么?
而且姿态放得很低,自然能够博得杜英的认可以及其余文武的忽视——“忽视”这种态度对于现在的王洽来说当然是最好的,否则保不齐谁就会想起来不如杀了这个世家的中坚来表明推翻世家的决心,王洽也不知道杜英的耳根子有没有那么软,是否会采纳这些建议,所以谨慎起见,还是低调做人。
尤其是杜英之前也的确没有把这些政见不合的人赶尽杀绝,甚至能用的都用了,比如谯王司马恬,又比如郗家的家主郗愔,甚至还有之前丧师辱国的殷浩,这些人现在都活跃在关中的各个行当之中。
不过······司马恬和郗愔,都和杜都督沾亲带故的,而殷浩作为朝堂的弃子,又是天然的朝廷反对者,所以为杜英所用,也在情理之中。
而王家······不但没有女儿嫁给杜英,并且还被杜英抢过两次未来的儿媳,这番恩怨,无疑又让王洽心中惴惴。
杜英似乎也看出了王洽的纠结迟疑和担忧,微笑着说道:
“江左风物,余之前在京口小有体会,奈何只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所以还望王兄能够将江左风物人情一一罗列。关中之前刊行的一本书······”
“将军说的是《世说新语》?”王洽好奇的问。(注:第一七零零章)
杜英愣了愣:
“王兄看过?”
“乌衣巷中人尽皆知。”王洽微笑着回答,“两汉中朝人物,简短文字便勾勒清晰,颇有可取之处。无论是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是引其关键以教育子弟,都受追捧。据说谢尚书也时常翻阅,已经是除了手谈之外的最大爱好。
因此每一期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