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甲士对视一眼,踏过地上的尸体,继续前冲,陌刀手们无声的在他们左右两翼展开,为他们掩护。
这样的场景不只是发生在此地,几乎在整个漫长的东岸战线上一遍遍复刻。
虽然整个战事的规模远算不上大,关中军队和朝廷军队在淝水西岸都是两万人上下的模样,加起来甚至都凑不够五万大军,但是无论扈从杜英的,还是随着桓秀先渡淝水的,自然而然都是精锐,是整个汉民族在过去的一场场驱逐胡尘的战事中大浪淘沙、打磨出来的精兵悍将。
因此他们的进退都充满章法、素不相识的不同建制下的队伍在混乱的战场上偶然相遇也能够打出来足够默契的配合,至于各军主将,也无一不是靠前指挥,甚至诸如桓秀这种,都已经身先士卒。
这场战事,注定了惨烈。
甲骑的冲锋已经深入军阵之中,但甲骑也不是一点儿疲惫也没有的,渐渐地,他们前进的步伐放缓,不仅仅是因为人的力量终究有穷时,也是因为负责掩护的甲士和陌刀队都已经渐渐跟不上甲骑的步伐。
原因无他,在发现根本无法阻挡甲骑突破的桓秀,直接把目标对准了甲骑左右的那些甲士和陌刀队,挡不住甲骑,我还挡不住你么?
双方步卒沿着之前被甲骑撕开的防线厮杀,甲士和甲士的碰撞、刀剑和刀剑的交错,厚重的铁甲和血肉之躯的摩擦、撕扯,充斥着整个战场。
至于甲骑,他们愿意保持直线冲锋就冲锋吧,而如果察觉到不对,想要调转马头的话,那就要损失自己的速度。停下来的甲骑,不过就是一些铁王八而已,周围的步卒完全可以利用身形的灵活以及人数的优势和他们周旋。
桓秀的选择自然是合情合理的,而甲骑这边,陆唐的选择也很简单,既然桓秀已经主动让开了一条路,那甲骑也没有必要拼命的向前冲,至于在周围打转儿,自然也不可能,所以甲骑胜似闲庭信步一般穿过战场,周围的士卒一时间也无一敢于阻拦。
在桓秀军阵的后方,自然是孙无终的军阵。
此时孙无终已经收拢了仓皇渡过浮桥的高武残部,同时也察觉到对岸的谢玄和邓羌并没有继续蹲守桥头的意思。
桓秀显然是打算把已经精疲力尽的甲骑交给孙无终处理,自己专心抵挡杜英的进攻。
然而······
“孙将军,敌军疲惫,此时正是推进之时!”站在孙无终身边的年轻幕僚高声说道,他是桓温派来帮助孙无终处理军机的,说是“帮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