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也不行,三年也不中,岂不还是我的两年方案最合适?
不过这种牵涉到整个朝廷之未来、作为国家发展支柱和核心的政策,当然不可能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折中计算。
司马昱斟酌片刻,徐徐说道:
“其实只要将考试分级别,先广撒网,然后再一层层筛选,这样即使是控制在一年之内,也并非不可能。这样朝廷可以把上一级筛选的任务交给地方,然后只负责把控最后的一两级的筛选即可。
而既然是一年一度,那么这最后一两次考试,参加的人数要控制在百余人之内,自然也就不需要担心大动干戈、劳民伤财之事。
不过地方上的筛选,也要有一些原则,不能完全交给书院来把控,而是应该在州郡甚至县城之中都设立官员,专门管理此事,也同时担负到监管书院、私塾以及其余莘莘学子之职责,让学子们能切身体会到朝廷的存在和关怀。”
现在秦王府内部针对新政的监察体系都还在组建之中,官制的重建和优化是必然的,而关中书院的地位特殊,甚至是有点儿超然,所以还真没有人提出对于关中书院的监督监察,避免书院的垄断。
在此之前,杜英已经把书院尽可能的拆分,关中、龙门、巴蜀等地的书院目前只是在名义上归属于罗含的指挥,实际上罗含只是对他们起到协调的作用,不过真的遇到了什么有违于书院利益的事,这些书院们肯定会同气连枝。
而现在在地方上设立一个官职专门用来制衡书院,不能说阻遏书院的发展,但是给书院添添堵也是必然的。
尤其是朝廷专门有人管理,而不是把人才选拔的事一股脑交给书院,这就等于否定了书院在选拔人才上的必要性。如今大家都知道想要通过考试,必须要进入书院学习,能够自学成才、领悟关中新政的,凤毛麟角。
但是一旦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裁决权落在了朝廷官吏的手中,那么关中书院也就只是诸多书院之中的一个罢了。书院里说的也不一定是对的,朝廷也不见得就会对书院提出的观点全盘接纳。
罗含一时间有些犹豫,毕竟这样让关中书院的地位和之前截然不同了,即使是罗含身为书院祭酒,也不可能直接代表书院同意这样的条件。
谢安施施然说道:
“祭酒,书院之发展,现在是很顺遂,但是也逐渐占据了所有人才选拔之路,读书人知有书院,而不知有朝廷······”
罗含脸色微变,郗恢和司马昱也都肃然,司马昱轻轻咳嗽一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