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当杜英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都稍稍愣了一下。
他下意识的想到了民族团结的英雄——解忧公主,想到了汉朝和匈奴的刀光剑影。
可是那都是猴年马月的故事了?
没有想到大汉已经没了,草原上残存的匈奴也都已经姓刘了,但乌孙竟然还存在?
不过看了一眼奏章内容,杜英心中明了。
历史的大潮之下,该退场的,总该是到了退场的时候。
曾经是西域霸主的乌孙,现在在柔然的胁迫下已经没有了多少生存的空间,而曾经想要联合西域各国一起对抗秦军,结果又被桓冲在龟兹城外狠狠地教育了一顿。
认清了现实的乌孙,和西域各国一样,麻溜的选择向秦朝称臣纳贡。
但是在了解了乌孙的现状之后,主政西域的房默提出来一种可能:
现在的乌孙已经变成丧家之犬,无路可走,若是直接接受其称臣,那么乌孙无疑还是会被安置在现在这片草场上,而柔然也无疑还会继续向乌孙进攻,双方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到时候乌孙的求救也不可避免。
到时候秦军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如果救援的话,那么和现在既定国策不一样。
远征草原,古往今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汉朝经过两代的积蓄,一朝出战,但也是在汉武一朝,就直接把之前的积蓄几乎都打空了。
因此现在的秦军显然根本就不具备劳师远征的底气和资本。按照朝廷的计划,至少要休养生息二十年,再考虑和柔然决战。
所以现在也不适合因为一个乌孙就被直接牵扯到和柔然的战争之中。
但乌孙作为藩属国,真的求救了而秦军又无动于衷,那么无疑将会直接影响到大秦的威严,还有哪个小国会乖乖来投靠?
到时候救还是不救,都不合适。
因此为何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乌孙内附呢?
如今的乌孙所在的草场,经过多年的放牧已经贫瘠,但是水草丰美之地又多半已经被柔然占据或者蚕食,所以还不如收缩乌孙的地盘,让其在西域北侧的几处草场放牧,同时朝廷前出,设立郡县城池以管理。
如此一来,乌孙也就彻底变成了大秦的领地和属民,而那些已经荒芜的土地无疑又可以成为大秦和柔然之间的缓冲。
柔然想要越过这片草场继续向西和向南进攻乌孙,少说也得要十年的功夫来恢复草场、迁徙人口才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