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崇祯皇帝从奏疏堆里抽出一份文书,神情冷峻的看向曹化雨,而听到这些的曹化雨,心里一紧,便知这是天子要培养一批死士啊。
“臣明白。”
不敢多想的曹化雨,当即拱手应道,随后便低头走上前,双手接过崇祯皇帝所递的文书。
“朕要的不是死士。”
看着曹化雨的神态变化,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说道:“而是有能力的锦衣卫,等曹卿看了朕所拟文书,便知道了,下去吧。”
其实这段时间的理政下,内廷、外朝、军队、厂卫等等,崇祯皇帝采取的就是两手准备同时推进。
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前者是提拔能用的人,帮助自己制衡朝堂,稳住局势,使得大明不进一步糜烂下去,逐步改变些局面。
后者是培养能用的人,等到局面改善不少,而先前所用的人,有些腐化掉了,有些不能用了,就再替换过来。
在晋升渠道都被守旧派把持,崇祯皇帝必须另辟蹊径,给自己统御大明,多培养一些人才,不然处处受限于人,那做的再多终究是无用功。
曹化雨走了,带着崇祯皇帝所给的奏疏,心思驳杂的离开军机处,崇祯皇帝也开始了忙碌的状态。
从凯旋归朝后,在崇祯皇帝的精心部署下,军机处、内阁,内廷、外朝,都在按照崇祯皇帝预想的方向前行。
或许内阁、外朝这边,多数的大臣,都不愿看着不利于他们的局势发生,但崇祯皇帝一项项安排,却使得他们猝不及防。
……
“经过这十余日的奋战,诸卿夜以继日的忙碌,很好的办成朕交代的差事,不错。”崇祯皇帝看着眼前堆放的奏疏,对王洽、李邦华、周延儒、徐光启、温体仁等一众军机大臣、参赞大臣赞许道:“诸卿果真没叫朕失望,你们的功劳,朕都记在心里,在接下来要召开的大朝议中,朕会授赏的。”
天子要召开大朝议?
王洽、李邦华、周延儒这些大臣,听到崇祯皇帝所讲后,一个个心里一紧,露出各异的神情。
回想起过去这段时间,面对天子的催促,他们是忙的脚不离地,对这次建虏进犯,所衍生出的一应事宜,都进行了相应的处置。
从评功授赏,到统计遗孤遗孀之事,那桩桩件件,快将他们逼疯了,好在最后他们都撑过来了。
“行了,都下去休息吧。”
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说道:“大朝议上,可能会出些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