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应用于门窗,光学玻璃的出现对光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同时显微镜的出现为进入微观领域打开了大门。
而水泥则为国家的基建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材料。
项少龙没有刻意追求热武器的出现,因为热武器过度的杀伤力,让他望而却步。但项少龙也知道,只要科技的发展程度到了,这些东西自然就会出现。
如今的大秦,无论经济、军事都是冠绝当代。由东向西、从南到北,地域之广阔,旷古绝今,东南方向伸入太平洋,北方则深入草原,直达人迹罕至的酷寒之地,西方控制西域,只有青藏高原,暂时还没有涉足。相对于人口的稀少,大秦也无力再继续扩张了。
学校、医院被大量建立,人民受教育程度虽然达不到后世那么普及,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后普及教育依然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办教育能办亡国的,教育是稳赚不赔的投资,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
随着识字人口的增多,项少龙又推出了报纸业。但这些报纸是国有的,是作为国家的喉舌,可不是给人用来针砭时弊,妄议朝政的。
报纸向民众灌输国家、民族的概念,也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民族观念,爱国主义也开始成型。
他为国家设计了国旗、国徽,并把这些都印在了军队的制式军装上,空前地增加了凝聚力,以后这个民族无论遇到什么危难,都能团结一致,保卫家园。
民主思想项少龙是不敢传播的,那会要了自己的命。而且以此时的人口素质,真要是民主了,也就天下大乱了。每一个民族都有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民主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吃错了,照样毒死人。
时代发展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作为一个领路人,项少龙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够了,接下来自有后来人继续操劳。自己保住了自己的富贵,又推进了民族的发展,回头看看这一生,满足了。
扶苏真的是一个好皇帝,对项少龙异常尊重。项少龙和他谈了很多对未来的畅想,对世界的认知,他无论对错,自己是否都能理解,先都记下来,回去再慢慢琢磨。
项少龙觉得和扶苏的关系,要比和始皇帝更和谐。有了皇帝的全力支持,才使项少龙对国家的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抑制豪强,打压土地兼并,优先发展农业的同时,不忘手工商业的发展,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让百姓的生活富裕了起来。
卸任丞相后,他没有舍得辞去中科院院长的职务,虽然他已经什么都不做了,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