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身边勉励一番,对自己的治国理念也是知无不言,最后把他们留在了儿子谢无忌的身边,让儿子拜他们做老师。
二人得到谢逊的礼遇,自然心花怒放,知道这一步是走对了,看明教的势头,自己应该会有一个锦绣前程。
谢逊也一直在招贤纳士,不能完全依赖武林中人治理地方。
现在的明教是以军政府的模式治理地方,军人权力极大,这当然适合眼前的形势,类似于“战时共产主义”,集中全力,应付战争,但未来天下太平就不行了,对国家危害也会很大,所以要储备文人集团。
面对汉人的反抗,伯颜提出要杀光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但皇帝没有采纳。
元末一直都是权臣辈出,这些都预示着大元气运衰落,汉统将兴。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不是没有人才。朝廷崛起了一位年轻将领,才二十多岁,统帅着蒙古精兵四处平叛,暂时平息了北方大地,然后兵锋南指,意欲扫平天下。
北方的很多义军都有明教的背后支持,但还是无法抵挡这些蒙古精兵。
谢逊在南方势力是涨了不少,但朝廷的势力依然不弱。谢逊不想腹背受敌,他想平定南方后再北伐,驱逐蒙古人,统一北方。
明教现在的重要人物基本都不怎么守在光明顶(搁船尖),白眉鹰王殷天正一直忙活着自己的天鹰旗,深入一线。
五散人基本都跑去帮彭莹玉经营白莲教,也有自己的地盘。
五行旗掌旗使都在西域辅助庄重。
光明顶上只有逍遥二仙,杨逍处理教务,范遥从来也不伸手要权力,只是负责护卫。
谢虎倒是经常在光明顶。俞莲舟投入到了谢逊麾下之后,他就把自己刑堂的职责交给了俞莲舟。俞莲舟性格冷峻,刚正不阿,非常适合这个岗位。
谢逊命令庄重整备西域军马两万,挥师东进,分散朝廷的兵力,为自己平定南方争取时间。
西域地广人稀,单靠这点儿兵马想打败蒙古人,是不可能的。
但这些兵马可不是农民起义,把锄头换成棍棒就上战场,而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军人,战斗力非凡,兵精粮足,也够朝廷头痛的。
可是还没等与元兵交战,噩耗传来,庄重遇刺身亡。
庄重与谢逊私交甚厚,他的儿子庄铮是谢逊唯一正式的弟子,一直跟在谢逊身边。谢逊也放心把西域这么大的一块地盘交给了庄重。
庄重的意外身亡对庄铮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