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人并不多,朱高煦有信心为天下官员加饷,就是因为明朝时的官员数远远低于后世。
以成都来算。
三司有职官员有:承宣布政司有左右布政司,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经历、都事各一人,照磨、检校各一人,理问副理问各一人,大使、仓大使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各一人,加上未入流的提控案牍、司狱、副使、仓副使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各一人,这个比肩后世省正府级的单位,大小官员一共才二十多人。
后世省正府一个部门都不止这么多。
提刑按察司也差不多,其中按察佥事人数不定,另有按察使、副使各一人,经历、知事各一人,照磨一人,检校、司狱各一人,加起来十个人不到。
另有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一人,同知两-——四人不等(大部份都是两人,朱棣在云南安排了四人),都指挥佥事四人,经历、断事、都事,副断事各一人,司狱和吏目一人,加起来也就十几人。
四川三司官员,总共五十人不到。
然后是成都府,知府一人,同知和通判1——2人,推官、经历、知事各一人,照磨、检校、司狱各一人。
后世市正府级别的单位,大明朝一共才十个人。
然后有些靠海边的地方,会有市舶提举司,通常四五个人。
有些地方会有盐课提举司或都转盐使司,大概也都在十人里面。
另外府一级有一个从九品的教授(训导不入品),州有学正、县有教谕。
当然还有少数群牧所养马等特殊部门,都是一两个人。
地方医士没品不入流。
成都这边有王府长史司,官员挺多的,有左右长史,审理正、审理副、典膳正(副)、奉祠正(副)、典宝正(副)、良医正(副)、工正(副)、纪善两人,另有典簿、典乐、典仪正(副)伴读、教授、仓大使(副)、引礼舍等,约三十人不到。
王府还有仪卫司,通常也是九到十人左右。
所以王府的官员是大头,加起来约三十多人。
整个成都连王府在内(各府下面的县官没来),有品级的官员到了现场,一百人也不到,然后加上当地武将,也就一百出头,如果把下面各县的官员加上,也就两百人左右。
如果没有王府在的府,官员武将其码少一半左右。
当然,还有些不入品的吏员(包括医士、训导)、衙役没在,但这些人工资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