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举,将名震烁古,功超秦皇汉武。”夏原吉起身,横走了几步,深深的向皇帝跪下磕头,表达了他的尊重之举。
秦皇汉武武功盖世,无人能及,但朱高煦这步确保了天下百姓的利益,远超前朝所有皇帝。
因为从秦皇汉武开始到明初,每个朝代的皇室都是拥有天下最富足的田地,皇帝也把天下所有田看成自己私人的。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统治阶级最喜欢听的一句话。
而朱高煦,还田于民,确权立法,将来必然留传史书。
夏原吉跪下磕头的时候,华盖殿某个角落里,史官们正在奋笔疾书。
“陛下还田于民,确权立法,诚感夏原吉,磕头大拜,原吉颂其为千古明君--”狠狠的把朱高煦一顿夸。
等夏原吉起身后,朱高煦和他谈了谈细节。
朱高煦决定把大明现在所有的田分完,然后登记造册,大明原本有黄册,他现在要造红册。
把全大明所有田分配到各人名下,写入大明律法中,以红本确立田权。
以后的大明皇帝就没田了,你想分封都没有田分封,要么去拿钱买。
当然,以后可能查抄犯人会有收获,所以朱高煦还会立法,凡查到田产,立刻拍卖,决不给官府和皇室留一块田。
“朕的第一步,就是把所有田分掉或卖掉,第二步,统一征税。”
“现在干第一步,由锦衣卫与你们户部配合,为天下所有良田,确权。”
确权,就是确定主人,然后制定红册。
夏原吉马上道:“要是有新屯出来的新田呢?如何确权?”
“谁屯的归谁,朕当然希望屯的越多越好,田越多,咱们收的税就越多。”
夏原吉点头,如果这样的话,原意开荒的人,应该挺多的。
确权原本是比较麻烦的事,但好在从洪熙元年开始,朱高煦就要求户部统计天下粮田,包括还有大明黄册可以参考。
现在官府要做的事,就是通知全天下各县府,制定红本,按田确权,给大伙换个新地契。
“拿过来。”朱高煦这时伸手,毛信赶紧递上一个红本本。
朱高煦递给夏原吉:“这是朕让人定制的田地红本,朕取名‘田地证’,夏部堂看看,还有没要改进的。”
夏原吉笑眯眯接到手上,入手发现有点沉,封面居然还有点厚,像是羊皮纸。
正面写着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