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了大批物资。
所以河源开办的这些企业现在都等于是空壳子,急需注资才能快速运转起来。
这是起步资金方面的需求,另外一方面,高建武也深知完全公办,很多弊端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塞几个私人进入公司经营班子中,看起来短期是比较难管理,但是通过这个小股东的制衡,原来出现的弊端中监督这块就会少很多。
权衡起来,那是利大于弊。
所以高建武在没有政策的情况下,利用自己在河源自主决策的机会,先行摸索一条路来。
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有不少公私合营的企业出现,当然那种国统区的公私合营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同高建武的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长官,第二个问题,参事有什么要求和限制吗?”
“基本要求是要有民族意识,支持抗战光复我河山。”
......
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将高建武都问得满头大汗,看到高建武好说话,场中有些人的问题就越发尖锐和大胆,亏得高建武对这个时期政策还算是了解比较深入,所以才能回答那么的问题,换成是沉泉,估计一个问题都答复不了。
总算通过一个小时的问答,大家终于跟上了高建武的节奏,了解到了河源当前的主要施政方针和政策。
这次河源光复何止不是坏事,简直就是从天而降的大好事!
经过一番耳红面赤的争论甚至争吵,大家总算推荐出来3位参事,一位是教育界士绅,叫冯范如,如今是河源县学校校长。
一位是地主代表,手头有一千多亩地的孙敬寅。
第三位就是商界代表赵璧城。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就是卢开富和赵璧城争夺这个商界代表,俩人各有拥趸,几乎都要争吵起来。
现在高建武明确了政策后,在座的都是人精,谁不知道这事是千载难逢的好事情,所以都想争取这个参事名额。
不过在高建武开声说明,进入参事名单的人,没有在公司再任职的资格后,卢开富果断就放弃了这个参事资格,转而支持赵璧城。
这才让参事争夺尘埃落定。
但是在公司入股上,由于高建武几乎将他们的投资风险兜底,只要根据地政府不倒,他们的投资本钱基本没有风险,所以赵璧城和卢开富都咬牙掏出了大半家底,卢开富拿出10000大洋入股100股,每股折合100大洋。
赵璧城则拿出8000大洋入股80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