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火绳枪受制于天气和繁琐的装填弹药,让他对这一事物缺乏热情。
从一开始,他就是想奔着自发火铳去的,但江南兵器制造司进度并不理想,一直没有什么下文。
“曹友闻,朕知道了。接下来,朕会立即安排此事。”
赵竑赞赏地点了点头。
能从大战中找出不足,发现问题,曹友闻这个主帅,终于没有让他失望。
“陛下,我军增援西夏,有军官可堪一用,但也有军官难堪大用,若是情形危急,恐怕会出乱子。臣和余将军商议了一下,还是觉得应该向陛下禀报此事。”
曹友万说完,把一份名单递了上来。
“你二人的意思呢?”
赵竑看着名单上的二十多人名单,眉头一皱,轻声问了起来。
能让曹友万和余玠上禀,说明这些军官意志薄弱,已经引起曹余二人的警觉了。
“陛下,臣觉得应该将其投闲置散,不宜重用。”
余玠首先说了出来。
“陛下,臣也是这个意思。战场险恶,尽量不要大用,以免误了大事。”
曹友万附和着余玠说道,
曹友闻没有吭气,显然也是同意余玠二人的意见。
赵竑看了一眼曹友万,后者硬着头皮,终于开口。
“陛下,臣在西夏守城,曾与退军当日欲出城偷袭鞑靼大营。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曹友万跪了下来,余玠跟着请罪。
“起来吧!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可不能再犯了,也要相信自己的同袍。”
知错能改,似乎也没有再追究的必要。
“既然有些将领不能打硬仗,就让他们从边军中退出,在内地的官军或官府中任职。怎么说,这些人也上过战场,有些还上过讲武堂,总比那些没摸过刀枪的强吧。”
赵竑稍稍思考将,随即做了决定。
讲武堂批量化生产军官,但精神层面,人与人都不一样,想要每一个毕业生都是精品,太过理想化。
没有投降叛变者,已经不错了。
“陛下,此次镇守灵州城,副将张中夏和副统领杨大全身先士卒,指挥若定,都是立下大功。陛下开疆拓土,此二人不妨重用。”
曹友万看赵竑神色惆怅,赶紧适时上禀。
张中夏!杨大全!
赵竑心头一阵欣慰,余玠已经迫不及待奏道:
“陛下,河西满目疮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