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大散关,故称散关,位于秦岭北麓,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秦汉时期,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汉中张鲁亦经由此地。。
大散关的关口海拔约 1200多米,关口下深谷陡峭,两侧有崖壁对峙,号称“一线天”,易守难攻,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大散关扼守四川与陕西之间的山道,北不得大散关,无以图汉中、巴、蜀;南不得大散关,无以图关中。想要从关中进入汉中,乃至四川,就不得不经过大散关。
历经宋金多次交战,反反复复,大散关失而复得,经过一番简单的修葺,宋军王仕信率三千精兵于此,扼守宋金边界的咽喉。
初冬季节,正是清晨,关上“宋”字旌旗招展,十分醒目。站在大散关关上,放眼望去,群山叠嶂,古木蓊郁,山峰林立。岭下河水激湍奔流,风光无限。
但这一切,大散关关墙上的宋兵都是视而不见,虽然天寒地冻,但他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都是睁大了眼睛,居高四处观望,谨防一丝的风吹草动。
自入秋以来,从金境逃来的百姓络绎不绝,冻死饿死者不绝于途。利州两路遵循皇帝旨意,准许百姓逃往宋境,所以沿途关卡并无宋军阻拦。
金境内蒙军攻势凶猛,数百架抛石机、数万蒙军全力攻打凤翔府城,想来攻破凤翔府城,也只是时间问题。
蒙古大军攻势如此凶猛,谁也不知道,蒙军会不会顺势南下,攻打大散关。
忽然,有军士指着北面的河谷,大声喊了起来。
“你们看,那是什么?”
众军都是一惊,一起站在关墙上,向北眺望。
河谷之中,无数的金人百姓拖家携口,惊慌失措,犹如受惊的小动物一样,纷纷向南逃来。
“逃难的金人百姓,似乎和往常不一样。人数多了不少。”
身材矮壮的军士皱着眉头说道,一口蜀地方言。
“金人打不过鞑靼人,苦的是这些可怜的百姓。”
有彪悍精瘦的军士摇头叹道,似乎是陕西关中口音。
“十年前还不是一样。咱们打不过金人,结果这蜀口被祸害成了什么样子。幸亏皇帝练兵造火器,蜀口的百姓才过了几天好日子。”
操着淮南口音的年轻军官,沉稳勇力,不用问,是金陵讲武堂出来的毕业生了。
军官看了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