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午后,春光明媚,钱塘县,钱塘县中学,操场上,一队队的学生正在随着教员的口令声正在操练。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口令声中,四五十个十一二岁统一制服的少年在操场上跑着,步伐一致,整齐有序,充满了活力。
或许是皇帝在高台上观看的缘故,少年们的声音比往日更加嘹亮,动作也更加有力一致。
“刺!”
一刺一收,少年们怒吼声虽然稚嫩,神情却是肃穆。
明晃晃的长枪,四十多人,虽然汗流浃背,但眉宇间气势不减,犹如成百上千人一般。
赵竑看得入神,不自觉轻轻点头。
这个时候,要是有支烟就好了。
赵竑立刻摇了摇头,这种场合,抽烟跷二郎腿,小弟一大堆,可不太适合。
钱塘县中学,其实不过是一所初级教育学堂,他们中间,可能只有五成左右的学生,才能考上浙西路治临安城的几所高级中学。在那里,他们经过三年的学习,才能参加进入高等学堂,如师范学堂、行政学堂、讲武堂,以及新兴起的职业学堂的考试,通过者才能继续学习,毕业后成为大宋的行政职员,或进入社会。
尽管升入高级中学要淘汰一半人,而高等学堂的招收率也只有一成,但义务教育的强制性,还是使得13岁以下的学生,都接受了基本的教育。
赵竑正在入神,金陵讲武堂的校歌声在高台前响起,把赵竑拉入了现实。
万里长城永不倒,中国人的脊梁,又岂会因为欺凌和暴力而弯下。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
因为畏缩与忍让,
人家骄气日盛。
开口叫吧,高声叫吧,
这里是全国皆兵,
…………”
伴奏虽然简单,但学生们的歌声嘹亮,神情肃然,让赵竑不由得一阵恍惚。
这哪里是学生,这就是彻彻底底的军人!
畏缩与忍让,换来的不仅是骄气日盛,而是国破家亡,大宋百姓无尽的鲜血和热泪。
强敌环伺,虎视眈眈,又有什么理由不奋起和抗争?
“好!”
歌声结束,学生们一起向高台上的赵竑行礼,赵竑站起身来带头鼓掌,宣月华和新任校长副校长等人一起跟着鼓掌,他身旁人人都是松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