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鲁肃亲眼见过的“金票”,据称乃刘备所制,能在江陵官市勾兑数十船辎重,颇受江东大姓青睐。
至少就鲁肃所知,如今江东豪右大家皆在尝试仿制金票,其中亦包括孙侯。
听鲁肃如此反问孔明哑然失笑道:
“子敬所说颇为无理,江陵尚且难令江陵商贾,更遑论江淮行商。”
鲁肃也不去计较孔明所说真假,只是继续追问道:
“以孔明之见,此般恶钱之泛滥,如何断绝?”
对如他这般的饱学以经国之士来说,眼前这般困局就像是一张最好的试卷,畅谈制略方显才能。
至于那寺庙问题鲁肃都不屑说,无非便是上行下效而已,等这“阿武”一去,只要皇帝不奉佛陀,则危患自解,两个问题的棘手程度不是一个级别的。
孔明闻言大笑,当即便如数家珍道:
“欲绝恶钱,需兴吏治,需控铜业,需兴铸钱,方可治恶钱。”
“若要治恶钱也须先治边市,再整顿京市,同时还须严刑峻法,私采铜矿铸钱皆有勒令律文可罚。”
“以官市调控,以民市自调,正钱足则恶钱不兴也。”
一旁的庞统看着鲁肃惊愕的面容笑道:
“财钱之事,孔明与刘子初于成都时久议也。”
……
甘露殿中长孙无忌也在做着类似的陈述,所见与孔明大同小异:
“……故而,以前隋开皇之钱政为鉴可知,若治恶钱需严刑勒不法,也须开收铜矿广铸钱。”
“且臣以为……”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小心措辞了一番,小心道:
“我唐有设义仓以待赈饥民,若有铜富余,或可设一部以调控钱币。”
“钱贱则收钱入部,钱贵放钱入市……”
只是越说到后面话语便愈不可闻,认真听着的李世民倒也理解,这个想法一眼看过去都是好的,但细细一想到处都是问题,若要收钱以何种名义?若要放钱又要以何种形式?
且最大的问题便是“若铜富余”,想到这四个字他便是苦笑,这也太难了。
不过说到钱财,李世民便不由自主扭头看向了那幅大地图,与大唐隔海而望的倭国此刻更有吸引力了一点。
他可是还清楚记得,后辈说此地有银山可供世界所用之三成。
既有如此富裕的银矿,那铜呢?那……金呢?
呼吸不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